陈益海

作品数:23被引量:2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粳稻选育水稻栽培栽培技术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稻米》《江苏农业科学》《杂交水稻》《江西农业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苏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粳稻淡黄绿叶标记不育系选育及其应用被引量:4
《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第3期22-24,31,共4页王建平 谢裕林 朱勇良 陈益海 乔中英 黄萌 陈培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6210469);苏州市科技局项目(SNT-0318);苏州市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
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选育带有该特殊标记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而利用它来研制可供生产应用的杂粳组合。选用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始终呈淡黄绿色,与正常水稻的绿色极易区分,用它与...
关键词:遗传标记 淡黄绿叶色 突变体 转育 粳稻不育系 
粳稻恢复系湘晴的特征特性及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第3期50-51,66,共3页王建平 谢裕林 朱勇良 乔中英 黄萌 陈培峰 陈益海 
江苏省苏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编号:SNG0606);苏州市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编号:2004-01)
湘晴为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的优质BT型三系中熟晚粳恢复系,具有穗型大、粒重轻、米质好、花粉量足、配合力好等特点;用它所配组合的丰产性好,米质食味佳、外观优。用它和生育期与之相仿且粒重高、穗数足的不育系配组,容易配...
关键词:粳稻 恢复系 特征特性 应用 
BT型粳稻不育系8006A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3
《杂交水稻》2007年第5期12-13,19,共3页王建平 谢裕林 朱勇良 乔中英 黄萌 陈培峰 陈益海 
苏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SNG0606);苏州市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2004-01)
8006A是用BT型不育系863A与优质早熟晚粳稻品种8006杂交并回交转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不育系,具有米质较优、不育性稳定、较易制繁种等特点,所配组合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丰产性好、米质较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8006A及其与恢复系湘晴配...
关键词:杂交粳稻 BT型不育系 8006A 选育 
BT型不育系9703A的选育及其所配组合优势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第5期36-38,共3页王建平 朱勇良 谢裕林 乔中英 陈培峰 黄萌 陈益海 
苏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编号:SNG0606);苏州市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编号:2004-01)
9703A是用寒丰A与早熟晚粳9703转育而成的BT型三系不育系,具有农艺性状一致、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容易制繁种等特点;所配组合矮秆抗倒,千粒重高,丰产性好,配合力水平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9703A不育系及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
关键词:BT型不育系 粳稻 制种 选育 特征特性 
离子注入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浙江农业科学》2006年第5期557-559,共3页乔中英 王建平 朱勇良 陈益海 谢裕林 黄萌 
江苏省农科院基金项目(6210470)
用3种不同剂量的离子束注入常规粳稻、恢复系、杂交粳稻及F1干种子中,观察其变异效应及杂交粳稻同质恢后代的恢复力。结果显示,后代生育期、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发生变异,并且具有较好的遗传性;剂量、品种之间存在不定的差异...
关键词:水稻 离子注入 变异效应 同质恢选育 
粳稻淡黄绿叶标记不育系选育初报被引量:5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739-741,共3页陈益海 王建平 朱勇良 谢裕林 乔中英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苏州市科技局(SNT-0318)
对杂交稻亲本进行遗传标记,以便在发生杂交稻亲本相互混杂,或发生机械混杂,或发生其它人为因素混杂时能轻易地根据亲本的标记性状进行去杂,以保证杂交种的高纯度,基于该项考虑,我们利用辐射育种材料中出现的淡黄绿叶水稻突变体,来选育...
关键词:遗传标记 淡黄绿叶色 突变体 转育 粳稻不育系 不育系选育 绿叶 粳稻 水稻杂交 初报 
苏香粳1号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规范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年第4期4-6,13,共4页周新伟 王建平 陈益海 朱勇良 乔中英 谢裕林 
关键词:无公害稻米 生产技术规范 米质 大面积栽培 水稻新品种 晚粳 育成 产品质量管理 无公害农产品 江苏 
优质杂粳86优242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应用
《中国稻米》2003年第2期13-14,共2页朱勇良 陈益海 李余生 谢裕林 乔中英 
关键词:86优242 特征特性 优质杂交晚粳稻 品种 栽培 
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86优242
《杂交水稻》2003年第2期73-74,共2页朱勇良 陈益海 李余生 谢裕林 乔中英 
江苏省"九五"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BG965 0 1-2 -1)
8 6优 2 42是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用BT型不育系 863A与大穗型粳稻恢复系H6的改良后代H6-2 (R2 42 )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新组合 ,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抗性较强 ,抗倒性较好 ,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以上标准。 2 0 0 2年
关键词:杂交粳稻 优质 86优242 选育 
优质晚粳苏香粳2号的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被引量:2
《中国稻米》2003年第1期20-21,共2页周新伟 王建平 陈益海 朱兴连 乔中英 朱勇良 谢裕林 
关键词:优质晚粳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苏香粳2号 优质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