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经济

作品数:193被引量:35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包庆德张志勇张国文贾衣肯包斯钦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汉南匈奴游牧经济新探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年第12期86-92,共7页刘澋沄燕 王兴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理学研究”(19ZDA188)。
南匈奴在东汉时期仍以游牧经济为主业,并未迅速农耕化。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显示,南匈奴生活方式和居住形式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依然保持游牧民族的特点。黄河在东汉时期“安流”现象,间接证实南匈奴游牧生活的持续性。南匈奴未转向农耕...
关键词:南匈奴 游牧 单于庭 
欧亚草原西部游牧经济的生成及特点
《山东航空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11-116,共6页张龙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19世纪亚美尼亚商人在华活动及影响研究”(23BSS051)。
欧亚草原西部游牧经济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定居混合经济到定居畜牧经济再到半游牧、游牧经济的漫长过程。在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之交,欧亚草原西部游牧生产方式产生的先决条件已然具备,并在人口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最终诞生,欧亚...
关键词:欧亚草原西部 游牧经济 安德罗诺沃文化 木椁墓文化 迁移 
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领略多元文化交融之美
《科学启蒙》2024年第9期53-55,共3页暮长川 
先秦时期,游牧经济。在新疆历史文物展馆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1万年前,新疆区域就和中原内的文化紧密相连。考古学家们发现,新疆区域出土了很多细小、磨制的石器,与内地区域发现的新石器生产工艺相似,这些石器大多用于原始狩猎和农耕。...
关键词:历史文物 青铜时代 北方游牧民族 牌饰 铁器时代 游牧经济 草原文明 新疆区域 
慕容鲜卑社会农耕、游牧经济转型实态与边疆特征——以公元3—4世纪的辽西地区为中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00-107,共8页李路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委托项目(2023ZDWT1)。
在迁居大棘城之前,慕容鲜卑的社会经济以游牧经济为主,与东汉时期差别不大,在迁居大棘城之后则开始迅速进入农业社会。在农业经济上,慕容鲜卑最初学习西晋占田法,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慕容皝统治后期,又改占田为屯田,基本满足了...
关键词:慕容鲜卑 农耕经济 游牧经济 边疆 辽西 
丰州川地区多元文化发展轨迹
《炎黄地理》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金晓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市分基地2022年度立项课题《明代呼和浩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编号ZLYB202213)成果论文。
文章仅从兴办农业和营建归化城两个角度,梳理了丰州川地区多元文化的发展。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游牧经济的补充,不仅使丰州川地区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也使整个蒙古社会财富富足起来,为日后的蒙古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开拓作用;...
关键词:游牧经济 社会财富 蒙古族文化 归化城 多元文化发展 开拓作用 大力宣传 方式的转变 
数字经济助蹄时期经济发展被引量:1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蒲勇健 
数字经济是人类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是人类从游牧经济到农耕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数字经济进化链条中的最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将对工业经济产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效应,将改变工业经济的传统商业模式,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第四次工业革命 传统商业模式 游牧经济 农耕经济 提升效率 最新发展阶段 降低成本 生产方式 
东亚大陆游牧文化的产生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136-145,共10页刘迎胜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研究专项“草原—沙漠文化带研究专题”重大委托项目“丝绸之路与中原帝国兴衰”(20@WTS004)的阶段性成果
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汉地之间的和战关系,是东亚近二千余年历史的主线之一。人们会问,这个历史可以上溯多远?公元前7千纪,东亚地区农业经济开始出现,而按考古发现,北方的游牧文化的出现则要晚得多。本文主要聚焦于东亚大陆游牧经济的产...
关键词:游牧经济 畜牧业   
古代中国怎样开启早期全球化
《当代青年》2023年第8期41-41,共1页陈康令 
在早期全球化阶段,古代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什么?如果说,西方世界向外的航海探险主要是“单向远征”,那么,东方世界内在的陆海复合交往更像是“双向奔赴”长城纽带自古以来,长城的布设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形成了“天人合二”的默契:长...
关键词:游牧经济 农耕经济 自然地理环境 中原王朝 前沿阵地 早期全球化 半湿润气候 干旱气候 
民族变迁、经济形态与文化传承——评《草原文化的历史变迁》
《世界林业研究》2022年第6期129-129,共1页刘欣 梁晰 
2019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萨满文化传统纹饰保护及其在交互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9YSE362)。
地球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横亘着一条宽广绵延的草原带,被称为“欧亚草原走廊”。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域则属于该走廊的中东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该地区的各民族由于与环境的互动创造了多元的经济形态和民族文化,...
关键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内蒙古民族大学 学术专著 主体构成 文化传承 游牧经济 欧亚草原 内蒙古草原 
元代牧区畜牧业的考古证据——元上都西关厢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被引量:1
《南方文物》2022年第2期162-168,共7页吕鹏 郭鹏鹏 塔拉 岳够明 徐焱 宝力格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畜牧业的动物考古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1BKG04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亚视野下的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72)的资助;202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原与边疆:动物考古学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2101010111802);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20YFC1521606)。
我们就元上都西关厢遗址2016年度发掘出土动物遗存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为元代牧区畜牧业的研究提供了考古证据。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出土动物种属包括脉红螺、鲢鱼、鸟、狗、马、驴、猪、骆驼、鹿、黄牛、绵羊、山羊、羚羊、兔、鼠兔、...
关键词:元上都 西关厢遗址 动物考古学 游牧经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