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尾目

作品数:83被引量:23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田应洲谷晓明李松熊建利费梁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新物种
《学苑创造》2025年第1期18-18,共1页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松教授团队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进行专项科考时,发现了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滇螈属的脊椎动物新物种--黄岗山蝾螈。它体长约8厘米,背部为橘红色且带有黑色圆斑。
关键词:生命科学学院 两栖纲 有尾目 安徽师范大学 蝾螈科 新物种 橘红色 脊椎动物 
浙江龙王山安吉小鲵的产卵场微生境选择与卵孵化的影响因素
《野生动物学报》2024年第4期819-829,共11页汪贤挺 黄镇杨 郎泽东 周亚楠 刘宝权 魏平凡 陈进民 袁智勇 
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项目(TCGK2023-007)。
全球两栖动物种群的急剧衰退已成为保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产卵场选择是两栖动物生活史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后代的存活率和亲本的适合度。安吉小鲵(Hynobius amji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
关键词:小鲵属 微生境选择 产卵位点 有尾目 
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蔡氏疣螈
《云南林业》2024年第7期92-92,共1页陆明兴(文/图) 
近日,在麻栗坡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工作人员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蔡氏疣螈(Tnototriton ziegler)。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为两栖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机遇。蔡氏疣螈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
关键词:脊索动物门 生物多样性 省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两栖纲 有尾目 蝾螈科 麻栗坡 
大凉螈的神奇舞步
《生命世界》2024年第4期4-9,共6页龚宇舟 李成 谢锋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课题(2019QZKK050105);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2022xjkk1200,2022xjkk0205-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2022YFF1301401);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项目(SinoBON)等的资助。
两栖爬行动物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濒危的动物类群之一。其中,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大凉螈隶属于有尾目的蝶螈科,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东缘的贡嘎山系、小相岭山系及凉山山系,因其集中分布在...
关键词:两栖爬行动物 小相岭山系 动物类群 凉山山系 有尾目 四川省西部 贡嘎山 大凉 
壶菌感染对两栖动物种群影响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生物多样性》2024年第2期132-149,共18页何智荣 吴思雨 时莹莹 王雨婷 江艺欣 张春娜 赵娜 王苏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112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192016);博士后基金(2022M723135);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wzy202006)。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我国的重大战略。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类群,两种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和B.salamandrivorans(Bsal)的感染是两栖动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B...
关键词:两栖动物 无尾目 有尾目 蚓螈目 壶菌 生物多样性下降 
镇海棘螈产卵场微生境选择被引量:2
《生物多样性》2023年第1期203-213,共11页李婷婷 朱锡红 吴光年 宋虓 徐爱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01405);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2020-2025)。
镇海棘螈(Echinotriton chinhai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种群面临着生境退化及丧失的重要威胁。产卵是决定镇海棘螈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环节之一,了解其产卵选择的微生境偏好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保护该物种。本研究旨在确定影...
关键词:栖息地生态位 微生境选择 产卵位点 有尾目 
“螈”在此山中
《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5期14-15,共2页吴耘珂 王聿凡(图) 
提起蝾螈,很多人并不熟悉,甚至从偏旁推断,会不会是某种昆虫?其实它们和娃娃鱼(大鲵)是亲戚,属于两栖动物。让我们跟着作者踏上蜿蜒的山间小路,去深入了解中国的蝾蠊吧。山间寻“螈”蝾螈体长大多在10~20厘米之间,属于两栖纲有尾目。
关键词:两栖纲 有尾目 两栖动物 蝾螈 昆虫 体长 
海南疣螈 雨林里的“土著”
《森林与人类》2021年第10期104-105,共2页李梦瑶 米红旭(摄影) 
海南疣螈出没于鹦哥岭、霸王岭等地的山林溪涧,灵活躲避毒蛇猛兽,也跟在蚯蚓、蛞蝓及其他小动物身后不懈追逐,成为海南热带雨林中的独特一景。来自海南中部山区的特有无尾目动物作为来自海南中部山区的"原始居民",海南疣螈隶属于两栖纲...
关键词:蝾螈科 两栖纲 有尾目 热带雨林 鹦哥岭 霸王岭 
云南省发现龙里瘰螈被引量:1
《四川动物》2021年第3期310-311,共2页李波艳 魏平凡 饶静秋 袁智勇 
龙里瘰螈Paramesotriton longliensis隶属于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蝾螈科Salamandridae瘰螈属Paramesotriton。李松等(2008)根据贵州省龙里县采集到的瘰螈标本,描述并发表了瘰螈属新种——龙里瘰螈,为中国特有种。目前该物种记录...
关键词:龙里瘰螈 有尾目 两栖纲 蝾螈科 瘰螈属 喀斯特地区 
仿生态溪流下大鲵养殖技术要点
《水产养殖》2020年第7期58-59,共2页石建宁 
大鲵又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学名(Megalobatrachusjaponicusdavidianus(Slanchard)),是我国的名贵特产,在食用、医药、美容、益肤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自然界中,大鲵生活于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
关键词:养殖技术要点 仿生态 大鲵 隐鳃鲵科 两栖纲 有尾目 溪流 倒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