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性杂交后代

作品数:16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游春平郑小波王源超侯晓强田佩占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果业信息》《上海农业科技》《麦类作物学报》《中国种业》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早熟春小麦新品种—张春22号
《麦类作物学报》201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王勇 王浩瀚 赵连芝 姜青龙 王小华 
张春22号是甘肃省张掖市农科院以陇辐2号为母本、张春14号为父本有性杂交后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 1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深绿,生育期99d。株高80cm,长芒白穗,穗长方形,白粒,...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 早熟 有性杂交后代 系谱法选育 生物学特性 品种审定 植株叶片 灌浆速度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交配型与寄生适合度分化被引量:10
《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19期4058-4065,共8页郭丽媛 贾慧 曹志艳 谷守芹 孙淑琴 董金皋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02)
【目的】了解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交配型和致病性分化情况,明确有性杂交与菌株变异间的关系。【方法】以01-12和01-15为出发菌株,人工诱导玉米大斑病菌的有性后代,获得F1代菌株,再以F1代菌株40和42为亲本,获得有性杂交F2代菌株;对...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 有性杂交 交配型 寄生适合度 
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张冬30号
《中国种业》2012年第5期72-72,共1页王勇 王浩瀚 赵连芝 姜青龙 王小华 
张冬30号是张掖市农科院以太原89为母本,高代品系yw243为父本有性杂交后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甘肃省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2009。通过多年及多点试验示范,张冬30号适宜在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等市水地及...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 高产优质 有性杂交后代 系谱法选育 YW243 试验示范 张掖市 甘肃省 
杏新品种——龙垦玉黄杏的选育
《中国果业信息》2011年第2期53-53,共1页牟蕴慧 
龙垦玉黄杏是从黑龙江省龙垦3号杏和山东红玉杏的有性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2010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表现出抗寒、抗细菌性穿孔病、丰产稳产、
关键词: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 新品种  有性杂交后代 细菌性穿孔病 黑龙江省 优良品种 
“宁麦1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第1期61-61,共1页乔红梅 解晓林 陈春 温晓慧 王祝彩 张晓慧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 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审定委员会 江苏省农科院 特性 特征 有性杂交后代 粮食作物 研究所 
“扬麦1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上海农业科技》2005年第6期62-62,共1页乔红梅 解晓林 陈春 温晓慧 王祝彩 张晓慧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 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审定委员会 特性 特征 有性杂交后代 里下河地区 江苏省 农科所 母本 
杂柑之王——天草
《作物育种信息》2005年第6期15-15,共1页
杂交柑,又称桔橙、桔柚,属柑、橙、柚的有性杂交后代,既具有柑、橙、柚的营养和风味,品质优良,又有柑的外观,可以剥皮,方便食用的特性。在我国已被列入农业部柑桔产业“948”项目首推品种,代表今后柑桔业的发展方向,是当前柑...
关键词:“948”项目 天草 杂柑 有性杂交后代 品质优良 柑桔产业 发展方向 廿一世纪 种植面积 引种观察 业务部门 杂交柑 农业部 柑桔业 国内外 桔橙 营养  
-个新的与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km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
《作物育种信息》2005年第4期9-10,共2页
无毒基因是病原物中决定寄主抗病性表达的功能基因,其功能的丧失导致毒性小种的产生。本研究利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技术,从稻瘟病菌菌株S1522中新筛选到1个与无毒基因AVR-Pikm紧密连锁的DNA标记OPE121400。根据OPE121400的核苷酸...
关键词:无毒基因 稻瘟病菌 SCAR标记 连锁 DNA多态性 有性杂交后代 DNA标记 核苷酸序列 PCR扩增 功能基因 随机引物 研究利用 性表达 病原物 致毒性 特异性 菌株 亲本 表型 抗病 寄主 小种 
恶疫霉有性杂交后代的竞争能力研究
《菌物系统》2001年第1期87-93,共7页游春平 郑小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029);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5株杂交个体(携带对甲霜灵和地茂散的抗性标记)的游动孢子分别与其野生型亲本AP 14和PK9(对甲霜灵和地茂散均敏感)按1:1、1:9和1:49比例混合涂布在10%V6培养基平板上或接种在苹果片上生长4~5d,并诱导...
关键词:恶疫霉 有性杂交后代 竞争能力 离体条件 寄主植物 
恶疫霉有性杂交后代的生物学研究被引量:3
《植物病理学报》2001年第1期78-83,共6页游春平 王源超 郑小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770 2 9);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将 2个带有不同抗药性标记的恶疫霉菌株配对 ,培养 36 d后诱导其卵孢子萌发 ,从 376 0个单卵孢株中 ,获得 50株带有双亲标记的杂交个体。对其中 32株杂交个体的生长速率、有性和无性繁殖能力、卵孢子和游动孢子萌发率、致病力及对高温...
关键词:同宗配合 恶疫毒 有性杂交后代 生物学性状 植物病原菌 遗传多样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