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祥林案

作品数:22被引量:5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永生周叶中江国华薛江武罗洁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更多>>
相关期刊:《江淮法治》《商情》《小品文选刊(下)》《金色年华》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湖北余祥林案件的反思与点评
《中国法律(中英文版)》2017年第4期46-48,127-129,共6页陈旗 
一、案件回放 佘祥林,又名杨玉欧,男,1966年3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原系京山县公安局马店镇公安派出所治安巡逻队队员。
关键词:湖北省 案件 反思 公安派出所 京山县 佘祥林 巡逻队 公安局 
刑事冤假错案问题研究
《小品文选刊(下)》2017年第4期184-184,150,共2页王珊珊 
1背景概述 2005年4月13日,因余祥林的妻子完好无损的回到了家,法院重新审理了余祥林的“杀妻案”,宣判余祥林无罪;和余祥林案有着惊人的相似,2010年5月9日,同村的被害人活生生的回到了家,使得被关押多年的赵作海洗清冤屈,法院...
关键词:冤假错案 刑事 无罪释放 2010年 余祥林案 现代社会 被害人 审理 
筑牢防范刑事错案之藩篱——评《底线——刑事错案防范标准》
《人民检察》2015年第15期69-70,共2页刘文化 
近年来,湖北余祥林案、浙江张氏叔侄案、河南赵作海案、福建念斌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等屡次被公之于众,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给司法公信力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影响。如何有效建立刑事错案防范标准,严格杜绝刑事错案的发生,是深入贯...
关键词:刑事错案 防范 刑事司法改革 司法公信力 余祥林案 政治要求 公平正义 司法案件 
谁来尊重疑犯的权利?
《民主与法制》2014年第32期53-53,共1页木易 
8年冤狱、4次死刑判决的念斌被无罪释放,理由并不像余祥林案、赵作海案那样因为“亡者归来”“真凶被抓”,而是因为疑罪从无。这是2014年第27期《民主与法制》刊载的《念斌案:用谎言掩盖谎言》专题报道透露出的基本信息。在我们欣喜...
关键词:权利 尊重 《民主与法制》 无罪释放 死刑判决 余祥林案 疑罪从无 基本信息 
《念斌案:用谎言掩盖谎言》专题报道之一 一年里,最怕的是死牢铁门响起
《民主与法制》2014年第27期10-13,共4页侯兆晓 
念斌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8年冤狱,4次死刑判决。2014年8月22日,念斌被无罪释放,理由并不像余祥林案、赵作海案那样因为“亡者归来”“真凶被抓”,而是因为疑罪从无。如果念斌案没有一个不屈不挠的姐姐、如果没有张燕生等律师的...
关键词:专题报道 谎言 死刑判决 无罪释放 余祥林案 疑罪从无  巡视组 
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严防冤假错案发生被引量:2
《人民检察》2013年第18期13-16,共4页薛江武 
从余祥林案到赵作海案,再到浙江张氏叔侄案,不时曝光的冤假错案,一再拷问着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为何屡屡失守公正司法的底线。刑事司法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更关乎公民的权利、自由乃至生命。一起冤假错案的发生,不仅会...
关键词:冤假错案 公正司法 余祥林案 司法机关 检察机关 国家安全 司法关系 社会稳定 
美国“佘祥林”,拯救蒙冤人
《东西南北》2013年第16期64-65,共2页高峰 
“佘祥林”这个名字,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让人倍感沉重的代名词——特指那些蒙受重冤的人。近些年,关于错案、冤案的报道屡见报端,引起了法律界以及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当事人的经历更令人唏嘘、痛心。在美国,也有一个“佘祥林”,...
关键词:佘祥林 美国 普通民众 余祥林案 硕士学位 代名词 法律界 当事人 
佘祥林案再思考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3年第2期184-184,共1页于莉萍 
在狱中度过11个春秋的余祥林最终以“死妻”再现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被当庭宣告无罪。这起案件本身已经尘埃落定,没有什么悬念,但是它对现有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仍然值得我们深刻反省。2012年3月14号通过的刑诉修正案所确立的非法证...
关键词:余祥林案 刑诉修正案 证据论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现在刑事司法中的民意问题
《商情》2012年第15期125-125,共1页金建珂 
民意是指在刑事司法中人们对于因犯罪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的破坏而产生的对犯罪人的愤怒感.进而折射到对刑事司法判决的的评价是否能够接受和认同的群体性的情感反应。判决与民意之间的关系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已经突显出来,它...
关键词:刑事司法 民意 司法判决 情感反应 社会生活 余祥林案 犯罪人 群体性 
专家称刑讯逼供是酿成错案的主要原因
《党建文汇(下半月)》2011年第10期36-36,共1页
在分析了包括湖北余祥林案、湖南滕兴善案、云南杜培武案等50起涉嫌杀人罪的错案后,中国人民大学证据学研究所所长何家弘教授发现,刑讯逼供、暴力取证、伪造证据等“侦查机关不当行为”较普遍存在,其中犯罪嫌疑人遭刑讯逼供的情况尤...
关键词:刑讯逼供 错案 原因 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 犯罪嫌疑人 余祥林案 杜培武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