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射线

作品数:902被引量:69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庞洪超王红艳沈长铨李晓鹏庞治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物理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关于反物质的重力实验
《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第47期114-115,共2页苗千 
对于反物质的研究,涉及了物理学最基本的问题以及理解宇宙成长过程的关键。人类发现反物质(antimatter)的历程颇为特殊。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发表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这个方程虽然能够解决一些理论问题,却还...
关键词:美国物理学家 狄拉克方程 反物质 奇异粒子 宇宙射线 DIRAC 英国物理学家 物理学 
物理学黄金年代的悬疑大片
《学习之友》2023年第5期17-20,共4页汪诘 
这是一部发生在物理学黄金年代的悬疑大片。事情得从1947年说起。那一年,实验物理学家发现,宇宙射线中有一种被称为“θ粒子”(θ读作“西塔”)的奇异粒子,它在衰变之后,产生了2个π介子。1949年,实验物理学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奇异粒子...
关键词:实验物理学家 奇异粒子 Π介子 宇宙射线 物理学 黄金 衰变 悬疑 
捕捉宇审暗物质
《第二课堂(初中版)》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席金合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大山中,有一个深达1490米的地下科学实验室,主要用于开展中微子物理学、宇宙射线探索等十多项科学研究。由于那里足够深,能有效避免尘埃以及噪声对这些科学探索的干扰,研究人员称那里是地球上甚至是太阳系中最纯净的...
关键词:中微子 宇宙射线 科学研究 暗物质 南达科他州 物理学 有效避免 科学探索 
宇宙线是否带电
《现代物理知识》2023年第1期57-62,共6页李骢 高卫 
1.宇宙线的发现与新问题19世纪初,物理学家们发现了空气电离的现象,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测量,探究空气电离之谜[1]。物理学家通过测量电离率与海拔的关系,从而确定了这些神秘射线来自于外太空[2],继而有了“宇宙射线”的概念。宇宙射线...
关键词:宇宙射线 空气电离 外太空 宇宙线 物理学家 实验测量 19世纪初 兴趣 
宇宙粒子的“猎手”
《今日中学生》2022年第28期11-13,共3页席金合 
最纯净的地方。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大山中,有一个深度接近1500米的洞穴。这本是一个废弃的矿井,如今,这里运行着名为“桑福德”的地下实验室,主要开展中微子物理学、宇宙射线探索、地热能、核聚变反应等科研试验。由于洞穴足够深,能有...
关键词:宇宙射线 中微子 核聚变反应 地下实验室 科研试验 南达科他州 物理学 桑福德 
王淦昌:永攀科学高峰
《晚晴》2022年第9期32-32,共1页蔡琳 金赫 
2022年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5周年,在这场伟大事业的奋斗中,国内大批顶级科学家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的事,王淦昌便是其中一位。王淦昌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子核物理 两弹一星 宇宙射线 核物理学家 惯性约束聚变 科学技术 开拓者 
讲物理的吴姥姥
《中学生百科》2022年第12期4-4,共1页
72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最近火了。退休之后,她利用短视频平台,给大家科普物理常识。用铁锅演示天眼、用扫帚模拟太空中的宇宙射线……这位灰白短发的吴姥姥说话风趣,站在镜头前做趣味物理实验时,像哆啦A梦一样,从马甲的口袋里...
关键词:物理学教授 宇宙射线 科普 趣味物理实验 视频平台 物理常识 
宇宙射线及正电子的发现、研究简史被引量:2
《物理教师》2018年第10期73-75,共3页孙龙周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初中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立项编号:C-b/2018/02/17);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物理教学史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L/2013/026)的研究成果
讨论宇宙射线、正电子的发现及研究简史,也涉及我国科学家赵忠尧在同一领域的研究和贡献.
关键词:宇宙射线 正电子 物理学史 
维克托的童年囧事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18年第8期27-27,共1页佚名 
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是奥地利裔美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放射线的研究。他发现了宇宙射线并以此作为探索原子的新手段,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维克托自幼生活在风景秀丽的德斯坦,活泼好动,遇到问题喜欢问为什么,有一股打破砂锅...
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学奖 童年 物理学家 弗朗西斯 宇宙射线 自然景色 奥地利 放射线 
看不见的危险分子——宇宙射线
《我们爱科学》2018年第3期31-33,共3页陶诗秀 
在实验室中,宇宙射线最初是作为一个小麻烦出现的。18世纪,物理学家发现,带电的物体无法让电荷乖乖地留在表面,电荷会慢慢地散射到空中。对于这一现象,当时的研究者认为,是土壤和岩石产生的放射现象造成的。
关键词:宇宙射线 分子 危险 物理学家 放射现象 实验室 电荷 表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