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作品数:1069被引量:51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骆新泉朱燕秋谢卫平耿传友姜光斗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文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处话凄凉──读苏轼和弥尔顿的两首悼亡诗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3期74-76,共3页张玉静 
悼亡诗作为诗歌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在中西方诗歌史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渊源和表现形式。文章从审美意象和审美重心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两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的诗--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以期管窥中西悼亡诗的写作传统差异...
关键词:悼亡诗 苏轼 《江城子》 弥尔顿 《梦亡妻》 
生死为何——苏轼《江城子》与弥尔顿《梦亡妻》对比分析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0期98-98,100,共2页徐晴 
作为中西方悼亡诗中的代表作品,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在文学旨趣上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本文试通过对比两诗异同,分析诗人写作背后的心理,及其所处社会文化背景与其作品的关联性.
关键词:悼亡诗 苏轼 弥尔顿 对比 
浅析纳兰词的题材内容被引量:3
《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8Z期71-72,共2页严雪珂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创作虽然没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也不像沉湎故国情殇的李煜和吟唱绣阁青楼的晏几道,但是给我们展现了以他为中心的个人世界和感人肺腑的情感,饱含了一个贵族青年的真情实感。在纳兰波澜不惊的人生经历中,他...
关键词:国初第一词人 悼亡词 边塞词 江南词 
潘岳《悼亡诗》三首解析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0X期95-95,97,共2页唐文娇 
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表达了失去妻子的悲怆与独留人世的凄楚,表现了他面对生死的复杂情感,承继《诗经》以来的悼亡题材,确立了悼亡诗的特征,堪称定制名篇之作。
关键词:潘岳 悼亡诗 《诗经》 
翰林比目余一只 此后人生是归途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7X期83-83,共1页薛冉冉 
一部《诗经》,一首《关雎》,拉开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序幕。将《关雎》置于《诗经》之开篇,是不是意味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早在中国古代便已经居于重要地位了?爱情,是红尘里千丝万缕情感中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一支;是异乎于其他情感的触...
关键词:悼亡词 野有蔓草 
论厉鹗《悼亡姬十二首》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2X期59-59,61,共2页王倩 
厉鹗诗歌以“冷峻孤峭”著称,鲜涉爱情风月。《悼亡姬十二首》不仅在意象和典故的运用上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更以其真挚温情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厉鹗的作品中占据着独特地位。此外,与一般悲痛追怀的悼亡诗相比,组诗在儿女情长的表层之下,又...
关键词:厉鹗 悼亡诗 悼亡姬 伦理困境 
苏轼悼亡词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0X期66-67,共2页杨迎 
悼亡诗词是我国诗歌史上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后世人们延续了写悼亡诗歌的写作传统。晋朝文学家潘安的《悼亡诗》,唐朝诗人元稹《遗悲怀》等作品都是悼亡诗歌中的代...
关键词:苏轼 悼亡词 题材 艺术手法 
浅谈纳兰容若悼亡词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9Z期92-92,共1页黎芳芳 
'悼亡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个大宗',纳兰容若在这一题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悼亡这一题材上成就最高的一位,本文将挑选纳兰具有代表性的悼亡之作,进行浅析。
关键词:悼亡诗的产生 纳兰容若 “哀感顽艳” 感情赤诚 
跨越千年的人鬼情未了——浅析《江城子·记梦》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0Z期38-39,共2页苏珊影 
苏轼以卓越的文采在文学史上划出独特的领地,又以豁达乐观的胸襟深得世人钦佩,更以一份深情令人潸然泪下。一首《江城子·记梦》将东坡一贯豪情下的绵绵情思带入读者的眼帘。本文以词作为中心,首先结合词人的生平,发掘渗透在字里行间中...
关键词:江城子·记梦 悼亡 词牌 
廿载悠悠魂梦杳——浅析哈代悼亡诗的忧郁特质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9X期96-96,共1页张淑红 郭蕾 
著名诗人哈代为悼念亡妻完成的"艾玛组诗"是悼亡诗中的杰作。该组诗歌有别于传统的悼亡诗,表现出独特的忧郁特质,抒发了诗人"由极度悲伤到迷恋艾玛的幻象,最终转化为嗔怒和怨恨"的情感轨迹。这恰恰符合现代心理学中关于忧郁情结的描述。
关键词:悼亡 幻象 忧郁情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