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

作品数:494被引量:9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玉玺叶舒宪钟焓王春云陈晔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企业管理研究所北京华信国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女娲补天神话”中的石头绝非作者自指——论第一回的楔子功能之一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8-12,共5页张丰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墨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1BZX073)。
“女娲补天神话”中的石头根本不是作者的自指。首先,作者一再强调这块石头是粗蠢的、质蠢的、蠢物、只好踮脚而已。其次,石头下凡的目的只是享受荣华富贵,这与神瑛侍者的下凡目的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把石头的真实寓意隐藏于通灵宝玉...
关键词:《红楼梦》 石头 通灵宝玉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2021年第8期60-62,共3页刘健春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件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它作为开疆拓土、驰骋天下的印迹,作为治国理政、养民生息的法物,更作为江山一统、万世无穷的凭证,一直传承了1600余年,这就是传国玉玺。在历经了1600余年的雨雪风霜后,传国玉玺在一场大火中不...
关键词:开疆拓土 养民 法物 
锁匠
《中国铁路文艺》2021年第5期29-48,共20页朱东波 
一一脸憔悴的魏玉玺,心里焦焦煳煳的,整个肉体,周身毛孔无一处是透气的,老不见汗,只一个劲儿干热——那老是忘不掉的后背上,窒闷又郁燥,像背着热鏊子。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活着,于是就老想那个"死"字,想自己会怎样死,想自己死的时...
关键词:活着 命运 玉玺 
《三国演义》证明,抢来的玉玺没用
《领导文萃》2021年第4期43-47,共5页烟雨 
《三国演义》里讲过一段抢夺玉玺的故事,主人公是孙坚和袁术. 那方玉玺,大名叫"传国玉玺",相当于朝廷的公章,代表最高权力.它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捡到的,但是卞和捡到时,这方"传国玉玺"还只是块璞玉,没...
关键词:《三国演义》 春秋时期 厉王 
《三国演义》证明,抢来的玉玺没用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20年第8期24-25,共2页烟雨 
《三国演义》里讲过一段抢夺玉玺的故事,主人公是孙坚和袁术。那方玉玺,大名叫“传国玉玺”,相当于朝廷的公章,代表最高权力。它最开始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捡到的,但是卞和捡到时,这方“传国玉玺”还只是块璞...
关键词:《三国演义》 春秋时期 传国玉玺 
穿“玉玺”戴“皇冠”的民族——晴隆四印苗
《群文天地(贵州)》2020年第2期20-21,共2页吴洁 
有一对鸭子顺河找鱼吃,在河边沙滩上生了一个蛋。被两只猴子发现了,把这个蛋抚养成了一个女孩直至她成年,善良的猴子把这个姑娘送回人类,让她重返村寨。这个姑娘在人间纺纱搓麻时,麻线的纤维随风飘舞,吹到了龙王的脸上。龙王随着风儿指...
关键词:浣纱 民间传说 故事 晴隆县 黔西南 猴子 龙王 
玉玺楼情思
《教育文汇》2020年第1期95-96,共2页汪德国 
这几年在山里乡镇转悠,对霍山县西部山区的大山又多了许多了解:白马尖挺拔,铜锣寨秀奇,龙凤山俊美,五凤山妩媚。尽管山里人对这几座山峰都很熟悉、喜爱,可能会因为地理或其他一些因素而有所偏颇或喜好,但有这样一座山,却能让全体西山人...
关键词:家国情怀 狮山 五凤山 乡愁 西部山区 霍山县 情思 游子 
宝藏
《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9Z期9-9,共1页陈芷晴 
'眼下情势只会更危殆,我只担心走后,你俩尚年轻,对时局没有个把握。家业树大招风,必要的时刻,什么最重要,明白吗?''您放心。'谭老先生喃喃道,双眼空洞。'一定不要忘了……'话说到一半,老人眼睛猛地睁大。年轻人忙连声唤,可谭老先生已不...
关键词:不要忘了 威尔逊 传国玉玺 
历代帝王视如命根传国玉玺为何突然神秘消失
《中国故事》2017年第3期102-107,共6页姚士奇 
关于传国玉玺的故事,从来是不绝于史书。这当中有鸿篇巨著的大型史籍,如《二十四史》;有各代王朝编著的大型类书,如《太平御览》;也有历朝历代各种笔记小说、民间白话,不胜枚举。我们将各种史料归纳起来,大致构成了一个历史环节...
关键词:玉玺 历代 帝王 《二十四史》 《太平御览》 故事情节 笔记小说 白话 
李海光的诗
《红豆》2016年第10期132-134,共3页李海光 
留下 历史从一枚玉玺 跳到另一枚玉玺 串起苍茫悠长的戳印 明月翻越山岭 它的银光奔驰而过 剩下影子与默然
关键词:李海  玉玺 明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