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潜

作品数:60被引量:3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高慎涛宋小艳刘博静刘涛秦巍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深水大流速条件下和畅洲水道潜锁坝损毁特征分析被引量:1
《水运工程》2023年第8期96-101,183,共7页盛艳丽 何国华 周贵国 
航道整治工程中常使用潜锁坝来调节汊道分流比,一般由坝体和护底余排两部分组成,由于潜锁坝横跨深水大流速的汊道,对水流的调整作用明显,易引起河床局部剧烈冲刷,河床变化反作用于建筑物结构,导致局部变形甚至损毁。本文选取和畅洲水道...
关键词:潜锁坝 深水大流速 损毁特征 
宋代诗僧道潜生平事迹考述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021年第1期102-115,共14页许红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憎诗文集在日本的刊刻流传研究”(项目编号15BZW115)阶段性成果。
本文利用大量资料,分四部分对宋代著名诗僧道潜的籍贯、俗姓、字号、生卒年、所属佛教宗派法系及弟子、获罪编管兖州等生平事迹加以深入辨析考述,并分析阐述其获罪与当时新旧党争及苏轼相关,呈现出其生平与苏轼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与其...
关键词:道潜 生平 事迹 苏轼 
利用渠首工程截引河道潜流技术
《河北水利》2020年第11期16-17,共2页赵利军 
介绍截引潜流技术在红山河水厂水源地改造工程中的应用,阐述设计原理,对工程运行存在问题进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为肃州区沿山片区水厂水源地改造工程实施提供新的途径,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引水方式。
关键词:渠首 水源地 潜流 技术 
北宋诗僧道潜《参寥子诗集》中“云”的意象书写
《法音》2020年第7期20-23,共4页邱玥 
云,是中国古代文人在诗歌创作中的常用意象。一方面,它来去无踪、幻化无常,常被诗者赋予了自由的意象、不羁的精神;另一方面,它洁净、空灵的魅力也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在禅宗里,云与禅联系密切,这在禅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禅诗是禅学与...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人 北宋诗 禅诗 参寥子 寄托情感 失去自我 诗歌创作 人性本真 
道潜《参寥子诗集》版本考述
《图书情报研究》2020年第2期112-115,119,共5页黄贞子 
北宋诗僧道潜所著《参寥子诗集》,传世可见的均为十二卷本,主要可分为三个版本系统:一本为北宋释法颖编刊本,有两部清钞本从此本传写;一本为宋释宗譓重集本,有明正统本据此本重刊,清人黄丕烈也曾影钞此宋本;一本为明崇祯十五年汪汝谦刊...
关键词:道潜 《参寥子诗集》 版本 宋代 
“苏轼改昙潜为道潜”说辨正
《殷都学刊》2019年第4期91-95,共5页罗昌繁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宋党争视域下石刻文献的多元观照”(批准号:15CZW037)
由于张邦基《墨庄漫录》的模糊记载与后人的误解,后人逐渐形成共识,认为苏轼曾改“昙潜”为“道潜”。但联系道潜自称与苏轼等人对他的称谓,以及党争背景等综合考察道潜生平,“苏轼改昙潜为道潜”说不能成立。实际上,元丰元年(1078),苏...
关键词:道潜 昙潜 苏轼 
论苏轼诗文的史料价值——另一个角度看“苏海”被引量: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1-6,共6页喻世华 
苏轼诗文除了具有文学价值外,还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对于相关历史人物的研究具有旁证作用。苏轼的朋友刁约、佛印、道潜,其生卒年等基本情况在现存史料中存在抵牾、错误、缺失。苏轼诗文保存良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利用其资料对相关...
关键词:苏轼 诗文 刁约 佛印 道潜 史料价值 
让深潜报道“潜”得下去——“蛟龙号”载人深潜随船报道点滴
《报林》2018年第1期48-49,共2页王自堃 
本文回顾了作者随'向阳红09'船赴西北印度洋报道'蛟龙号'2017试验性应用航次的采访经历,分享了海上科技新闻的写作心得。在这次科考中,科学家与潜航员乘'蛟龙号'下潜3000多米,探索了卧蚕、天休、大糦等海底热液区的奥秘。
关键词:深潜报道 “蛟龙号” 采访 
名流的品题(外二章)
《文学自由谈》2017年第4期71-77,共7页聂鑫森 
李白《与韩荆州书》中有一段文字,恳请韩朝宗对他提携和扶持:“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关键词:与韩荆州书 激昂青云 世说新语 韩朝宗 三都赋 刘惔 竺道潜 吏部郎 扬都赋 司马昱 
宣毫自昔最称雄——浅述唐宋宣笔兴盛的原因被引量:1
《书画世界》2017年第2期17-19,23,共4页朱友舟 
宣州的毛笔在晋代已经颇有名气。到唐朝时,宣州的制笔业已经是全国之冠,宣笔成为文人最喜爱的文房用具。学界多以为唐宋时期安徽的宣城为全国的制笔中心。穆孝天《宣笔》论述了宣笔的起源、唐代宣笔的兴盛、宋代宣笔的大发展、元代以后...
关键词:穆孝天 文人士大夫 道潜 剡纸 诸葛笔 蜀笺 轮扁斫轮 魏野 耿湋 薛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