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大气层

作品数:105被引量:6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孙仲康朱国林和争春何开锋王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安徽省红外与低温等离子体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动力翱翔 60多年前的轨道轰炸机
《航空知识》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王亚男 
直到经历两次重大航天事故,酿成14名航天员遇难惨祸,最终黯然退役之前,航天飞机都一直享有美国载人航天划时代创新运载工具的标签。但如果你把航天飞机这样的概念沿着时间线往前回溯,一直到这种以可控方式再入大气层的可重复使用载人航...
关键词:载人航天 航天事故 重复使用载人航天器 发射重量 运载工具 航天员 航天飞机 再入大气层 
人造天体
《天文爱好者》2024年第11期13-13,共1页王卓骁 
9月16日-10月15日,全球共执行22次航天发射,将143颗卫星送入轨道。9月19日和20日,北斗和伽利略导航系统分别补发两颗,10月10日星网高轨发射第三颗业务星。猎鹰系列虽然完成本年度第100次发射,然而9月28日执行国际空间站载人龙飞船Crew-...
关键词:国际空间站 人造天体 航天发射 再入大气层 猎鹰 高轨 
航空航天术语:太空舱
《问天少年》2024年第10期86-87,共2页周小鱼 
什么是太空舱?太空舱是运送货物、科学实验设备和/或航天员(宇航员)往返太空的航天器的核心部件。太空舱与其他航天器有什么区别?太空舱与其他航天器的区别是,它能再入大气层,并将科学载荷从运行轨道或亚轨道带回地面。相比其他返回式...
关键词:航空航天 运行轨道 亚轨道 返回式航天器 航天员 科学实验 再入大气层 宇航员 
天舟七号成功解锁3小时交会对接
《航天员》2024年第4期57-59,共3页王冉 
2024年1月17日22时27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搭乘长征七号遥八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此次任务中,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首次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于1月18日1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转入组合体飞行。天...
关键词:货运飞船 航天发射场 交会对接 空间站 再入大气层 组合体 火箭 
成果多多不厚使命 “天舟五号” 光荣离轨
《太空探索》2023年第11期14-17,共4页航星 
2023年9月12日9时13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货运飞船绝大部分器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至此,“天舟五号”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关键词:货运飞船 离轨 再入大气层 南太平洋 烧蚀 
顺利撤离!天舟五号再入大气层
《创新作文(初中版)》2023年第10期4-4,共1页
北京时间2023年9月11日16时46分,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转入独立飞行,并于9月12日受控再大气层。货运飞船绝大部分器件在再人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人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关键词:货运飞船 空间站 大气层 组合体 南太平洋 烧蚀 残骸 撤离 
人类空间站的发展及相关邮品(下)
《集邮》2023年第1期90-95,共6页李晴昊 
5.第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的空间站:“和平”号(苏联/俄罗斯,1986年至2001年)“和平”号是苏联设计建造的空间站,为“礼炮”系列空间站计划的后继项目。“和平”号于1986年发射升空,并在接下来的10年间陆续追加了众多功能模块,一直被使用到2...
关键词:空间站 再入大气层 宇航员 功能模块 设计建造 升空 苏联 
阿尔法火箭10月初发射的卫星全部再入
《太空探索》2022年第12期24-24,共1页江山 
萤火虫宇航公司的阿尔法火箭在10月1日发射了多个载荷。但是,因未达到预定轨道高度,数天后载荷便再入大气层。美国太空军的跟踪数据表明,载荷入轨高度约为近地点220千米、远地点275千米,均不及该公司发射前宣传的300千米。由于高度偏低...
关键词:预定轨道 跟踪数据 阿尔法 宇航公司 近地点 再入大气层 萤火虫 远地点 
火箭残骸处理方式及风险控制被引量:2
《中国航天》2021年第8期39-42,共4页刘秉 黄辉 李平岐 陈士强 
一般而言,火箭残骸包括飞行过程中再入大气层的部分,以及火箭与有效载荷分离之后进入太空的一部分箭体。火箭的结构体包括助推器、子级乃至整流罩,在发挥完各自作用后,都会在火箭飞行的不同阶段分离、掉落。火箭残骸的处理方式及风险控...
关键词:子级 整流罩 有效载荷分离 处理方式 风险控制 助推器 火箭残骸 再入大气层 
浅析“嫦娥五号”回家之路
《力学与实践》2021年第3期471-477,共7页王柏懿 
从科普角度,浅析"嫦娥五号"的跳跃式再入轨道,说明再入地球大气层期间遭遇的"热障"和"黑障"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嫦娥五号 再入大气层 跳跃式轨道 热障 黑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