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马克思

作品数:67被引量:8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国友王代月郭春明黄梅玲王晓红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早期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中的存在论视阈——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代商贸工业》2025年第3期170-172,共3页姜棋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化自然”思想置于存在论思想的理论转折点处,实现了对传统知识论路向存在论的颠覆,开启了存在论的生存论路向。马克思为“类本质”概念赋予感性来源,使人之为人的存在论根据不在于理性;马克...
关键词:人化自然 活动 对象性 感性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价值
《党史文苑》2024年第6期133-135,共3页冯奕源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跨越性。在早期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过程,并没有提及历史的跨越性,但马克思晚年总结俄国革命实践经验后在丰富理论成果的基础...
关键词:俄国革命 跨越卡夫丁峡谷 早期马克思 依次演进 五种社会形态 理论体系 跨越性 当代价值 
现实的个人:早期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探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
《大理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李孟星 李银兵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GZZD36);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22LSZ095;2022LSZ01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XJ20KT2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人的本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马克思立足科学的实践观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等人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超越。也正是在...
关键词:马克思 现实的个人 德意志意识形态 
早期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演进——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哲学进展》2024年第3期468-475,共8页王菓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从“理论批判”转向“现实批判”的经典之作,在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对宗教的现实根源,基于德国的“副本”进行哲学批判从而开启哲学革命。以哲学批判为起点,经由哲学批判–政治...
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 政治解放 人的解放 
早期马克思正义观的逻辑演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0-17,共8页魏连 刘倩倩 
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2019-SKZZ-36);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6YA22)。
马克思正义观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甚至可以说历经曲折。早期的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理解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从“自我意识”的唯心主义时期到人本唯物主义时期,从人本唯物主义时期到实践主义初期,无不诉说着马克思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深...
关键词:马克思正义观 自我意识 理性主义 人本主义 实践主义 
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的“守”与“破”--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为文本
《铜陵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69-73,78,共6页蔡佳钰 赵悦悦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室”(SK2019A0599)。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属于马克思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为文本,对马克思早期法学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的转变是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为转折点。马克思早期法哲学...
关键词:早期马克思 法哲学 继承 突破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1期31-32,共2页郭春明 
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关怀之实现,一直是马克思哲学的主题,然而相对发端于1845年一直持续到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时期文本群而言,早期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关怀除了人的解放的指向以外,还存在着某种缺陷。这就涉及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即...
关键词:早期马克思 人的解放 文本群 历史唯物主义 现实批判 马克思哲学 价值关怀 人的自由和解放 
论早期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关怀被引量:1
《江海学刊》2022年第6期49-57,共9页郭春明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早期文本,存在着明确的指向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关怀。其中前者力求通过观念批判去揭露宗教和法哲学得以产生的世俗基础本身,由此通过“人的高度的革命”引出人自身的幸福和...
关键词:早期马克思哲学 价值关怀 人的自由与解放 
早期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及其哲学变革意蕴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第12期55-63,共9页刘秀萍 何晓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的文本学研究”(16BZX009)。
“感性”在早期马克思那里不仅只是一个知识论向度的日常经验性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存论向度的、具有“现象学视野高度”的哲学概念。从“何以可能”“何以界定”“何以展开”三个维度对该“感性”概念进行现象学阐释,认为“现象学视野...
关键词:马克思 感性 现象学 哲学变革 
早期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及其哲学变革意蕴被引量:1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49-57,共9页刘秀萍 何晓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的文本学研究”(16BZX009)。
“感性”在早期马克思那里不仅只是一个知识论向度的日常经验性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存论向度的、具有“现象学视野高度”的哲学概念。从“何以可能”“何以界定”“何以展开”三个维度对该“感性”概念进行现象学阐释,认为“现象学视野...
关键词:马克思 感性 现象学 哲学变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