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诗歌创作

作品数:52被引量:2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仁香于树军冯雷段从学王荣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科技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外文学》《长安学刊》《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文教资料》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边缘”境地的别样风景——林莽早期诗歌创作及其与新时期文学话语关系探究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152-161,共10页于树军 
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境遇研究”(19BZW012)的阶段性成果。
白洋淀诗歌群落成员、朦胧诗人林莽创作于特定复杂时代语境的早期诗歌,沉郁凄婉、温厚中和、节制内敛而又不乏现代派色彩与思想锋芒,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然而在新时期诗歌史乃至新时期文学史上却一度被边缘化而处于“失踪”...
关键词:林莽 朦胧诗 “失踪者” 新时期文学话语 
“边缘”境地的別样风景——林莽早期诗歌创作及其与新时期文学话语关系探究被引量:1
《学术月刊》2021年第11期157-167,共11页于树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境遇研究”(19BZW012)的阶段性成果。
白洋淀诗歌群落成员、朦胧诗人林莽创作于特定复杂时代语境的早期诗歌,沉郁凄婉、温厚中和、节制内敛而又不乏现代派色彩与思想锋芒,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然而在新时期诗歌史乃至新时期文学史上却一度被边缘化而处于"失踪"的...
关键词:林莽 朦胧诗 “失踪者”新时期文学话语 
民间文学与张志民的早期诗歌创作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2期102-105,共4页冯雷 
2014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地标:文人故迹与文学意象中的城市文明"[SM20140009001]的阶段成果
张志民是文学史予以关注和称赞的作家,他1940年代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王九诉苦》(1947)、《死不着》(1947)和《野女儿》(1948)等在解放区产生了广泛影响。进入当代之后,他的创作仍保持了相当的活力,不断尝试驾驭新的题材与形式,体...
关键词:民间文学 诗歌创作 张志民 早期 长篇叙事诗 40年代 艺术自觉 诗歌艺术 
民间文学与张志民的早期诗歌创作
《诗探索》2016年第1期148-155,共8页冯雷 
2014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地标:文人故迹与文学意象中的城市文明”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M20140009001
张志民是文学史予以关注和称赞的作家。他四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王九诉苦》(1947)、《死不着》(1947)和《野女儿》(1948)等在解放区产生了广泛影响。进入当代之后,他的创作仍保持了相当的活力,不断尝试驾驭新的题材与形式...
关键词:诗歌创作 民间文学 张志民 早期 长篇叙事诗 文学与政治 四十年代 艺术自觉 
从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看浪漫主义文学的情感真实被引量:1
《新校园(中旬刊)》2016年第1期186-186,共1页杨青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是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在浪漫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方面功不可没,他开创了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的先河。虽然郭沫若的诗学体系不断变动,但浪漫的情愫以及强烈的情感气脉却始终贯彻其思想发展历程。他说...
关键词:郭沫若诗歌 诗歌创作 浪漫主义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神》 诗学体系 自我形象 诗人心灵 现代文学 中国诗坛 
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中的“青春写作”特征
《电脑高手》2005年第5期142-142,共1页俞木发 
“青春写作”是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特征,也是人们欣赏、解读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青春写作”不仅仅标志了诗人写作自己最为优秀诗歌时的一种年龄.而且也准确地揭示了诗人诗作所内含的生命状态以及...
关键词:郭沫若 早期创作 诗歌 “青春写作” 创作特征 文学研究 
绿色的歌——简评刘祖培早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53-58,17,共7页马旷源 
刘祖培的诗多写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是诗人青年时代的产物,结集为《阿佤山和澜沧江的歌》(云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以后,诗人改行写小说去了,而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已经出版的就有长篇小说《密林》、《姐哨》,短篇小...
关键词:诗歌创作 艺术特色 刘祖培 叙事长诗 短篇小说集 人民文学 并非游戏 艺术风格 阿佤山 边疆少数民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