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陶器

作品数:37被引量:26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家治吴小红王涛潘岩张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期刊:《大观(论坛)》《陶瓷学报》《地球环境学报》《陶瓷科学与艺术》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中国科学院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中国东北北部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生态研究被引量:6
《考古》2022年第3期59-68,共10页岳健平 李有骞 杨石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环日本海北部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文化遗存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CKG003)的阶段性成果。
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得益于相关考古遗存的大量发现与研究系统开展,我国华南、华北和东北南部等地旧-新石器过渡及相关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国东北北部地区主要包括吉...
关键词:中国东北 旧-新石器时代过渡 石器技术 早期陶器 文化适应 
泥河湾盆地于家沟遗址AMS-^(14)C年代学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被引量:4
《地球环境学报》2018年第2期149-158,共10页林杉 敖红 程鹏 卫奇 张鹏 舒培仙 李兴文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DQC021);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90253);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部署项目~~
于家沟遗址作为泥河湾盆地中唯一具有新旧石器工业过渡的典型遗址,为研究东亚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本文通过于家沟遗址剖面沉积物(厚约550 cm)的加速器质谱法(AMS-^(14)C)年代测定,确定了于家沟剖面的年代跨度为16....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 于家沟遗址 AMS-^14C测年 中国北方 细石器 早期陶器 
南方地区若干典型遗址出土早期陶器工艺比较分析被引量:6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第4期97-103,共7页郁永彬 吴隽 张茂林 吴军明 李其江 方涛 江夏 梁铎 吴瑞 李家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762006;50962008);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9GQW001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资助(LS0908)
古代保留下来的遗存中陶器最为丰富,承载着我国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类丰富信息本工作是在以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单位对我国早期陶器相关科技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相关考古机构...
关键词:早期陶器 制作工艺 平地堆烧 
中国早期陶器的出现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被引量:12
《陶瓷学报》2001年第2期78-83,共6页李家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5 973 2 0 5 0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JCX -No4)
根据实验数据讨论了中国陶器起源。指出在 10 ,0 0 0年前的江西万年仙人洞和河北徐水南庄头等遗址出现的陶器可能就是我国最早的陶器之一。
关键词:中国 古陶器 工艺 中华文明 陶器起源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研究——兼论中国陶器起源被引量:16
《考古》1996年第5期83-91,103-104,共11页李家治 张志刚 邓泽群 梁宝鎏 
"水火既济而土合"是宋应星在其所著《天工开物·陶埏》篇中对陶器工艺基础的高度科学概括。土无水,则无粘性和可塑性,不能成形为器物。器物不经火烧,则不能成为经久耐用的陶器。因而自从人类掌握了火,水、火、土即成为人类加以利用。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早期 陶器起源 化学组成 仙人洞遗址 显微结构 罗家角遗址 烧成温度 河姆渡 可塑性 陶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