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治

作品数:68被引量:48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古陶瓷陶瓷SIO显微结构分相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陶瓷》《无机材料学报》《陶瓷学报》《考古》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瓷类文物器型结构的数字化特征鉴定被引量:10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年第9期1097-1102,共6页吴隽 熊露 唐敏 张茂林 吴军明 李其江 黄梦璇 李家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16201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批准号:10YJC780013);江西省社科基金(批准号:10LS10)资助
器型结构特征古瓷传统鉴定中重要信息之一,本文以五代、宋、元时期著名景镇湖田窑所产撇口为例,探了古瓷器型结构特征数字化提取方法,充分利用Matlab等数学方法在图像增强、边缘提取、曲线拟合等方面大优,提升基于传统经验积累、通过目...
关键词:古陶瓷 器型结构 MATLAB 
中国浙江地区出土东周时期原始瓷的器质界定被引量:3
《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第5期659-663,共5页吴隽 张茂林 吴军明 李其江 李家治 邓泽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62006;50962008);江西省教育厅项目(LS0908)
近年来在中国浙江地区所出土的部分东周时期陶瓷标本,无论是在成型还是烧制技术方面都相当成熟,已体现出较高的工艺制作水平,由此引发了其是否改变了中国陶瓷史,成为远早于东汉时期的中国最早瓷器的广泛争议.采用多种测试技术,研究了有...
关键词:冯家山窑 亭子桥窑 前山窑 瓷器起源 原始瓷 青瓷 
南方地区若干典型遗址出土早期陶器工艺比较分析被引量:6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第4期97-103,共7页郁永彬 吴隽 张茂林 吴军明 李其江 方涛 江夏 梁铎 吴瑞 李家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762006;50962008);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9GQW001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资助(LS0908)
古代保留下来的遗存中陶器最为丰富,承载着我国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类丰富信息本工作是在以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单位对我国早期陶器相关科技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相关考古机构...
关键词:早期陶器 制作工艺 平地堆烧 
中国陶瓷釉的多元化起源与初步发展探析被引量:13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第2期223-228,共6页吴隽 张茂林 吴军明 李其江 李家治 邓泽群 江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762006;50962008);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批准号:2006BAK21B0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批准号:LS0908)资助
结合近年来我国浙江跨湖桥遗址、德清原始瓷窑址、上山文化遗址、江西鹰潭角山商代遗址、江苏无锡鸿山越墓、广州南越王宫苑遗址等出土的陶瓷标本、窑具的研究积累,对我国瓷釉的起源同陶器"陶衣"和"窑汗"现象的密切关系,早期不同种类原...
关键词:瓷釉 陶衣 窑汗 
鸿山贵族越墓出土精美原始瓷的器质和产地探析被引量:7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第7期847-852,共6页吴隽 李家治 吴军明 鲁晓珂 李其江 邓泽群 张茂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762006);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批准号:2006BAK21B0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批准号:LS0908)资助
2003年3月~2005年6月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无锡鸿山开发区范围内发现了由7座贵族墓构成的越国贵族墓地,出土的随葬器物极为丰富和精致,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些珍贵的陶瓷样本对研究我...
关键词:鸿山越墓 多元统计方法 瓷器起源 原始瓷 
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的心路历程——李家治先生访谈录被引量: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1期1-4,共4页万辅彬 李家治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给科学院下达提高景德镇瓷器质量的任务,原本是研究玻璃和新材料的李家治先生被调去从事陶瓷研究,从此开始其陶瓷研究之路.在李家治先生带领下,这个研究团队成为世界上唯一对从陶到瓷的技术发展过程"做了详细研...
关键词:李家治 访谈录 陶瓷 古陶瓷 
横岭山先秦墓葬群出土陶瓷的系统研究被引量:5
《中国科学(E辑)》2009年第6期1074-1080,共7页吴隽 吴军明 李其江 李家治 罗宏杰 邓泽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762006);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批准号:2006BAK21B03);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GJJ08319)资助
横岭山先秦墓葬群的发现被评为200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大量陶器和原始瓷标本对研究我国广东地区的古代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珍贵标本的系统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能测试,采用多元统计等数据处理方法,揭示了广东...
关键词:X荧光分析 陶器 原始瓷 对应分析 
南越王宫遗址出土罕见巨型釉砖的科技研究被引量:7
《中国科学(E辑)》2007年第9期1140-1147,共8页吴隽 王海圣 李家治 鲁晓柯 吴军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0432010;50572117)
在我国古代建筑材料史上,“秦砖汉瓦”享誉全世界.根据以往的考古资料,规格较大的空心砖在一般情况下,长约1m,宽约30~40cm,而实心方砖的尺寸则一般要小得多.但在广州老城区中心发现的2000年前的南越国宫苑遗迹中,发现了各种规...
关键词:南越国宫 巨型釉砖 物理化学形成机理 
中国古陶瓷的断源断代被引量:14
《硅酸盐学报》2007年第S1期39-43,共5页吴隽 罗宏杰 李家治 王海圣 鲁晓珂 吴军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59732050);面上(50572117);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基金资助项目
基于不同产地、时代的古陶瓷在原料配方、原料的来源和处理技术的变化和不同,其最终的元素组成模式也存在相应的特点和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利用古陶瓷的元素组成来进行古陶瓷的断源断代成为可能。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可以提供快速、...
关键词:元素组成模式 X荧光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科技研究为官哥等窑的时空定位提供新思路被引量:6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年第4期39-48,共10页李家治 吴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50432010)
本工作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学方法,讨论和研究了宋室南迁后建立的老虎洞窑和《坦斋笔衡》中所提到的内窑、修内司官窑之间的关系;老虎洞窑对汝窑及郊坛下窑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越窑、龙泉窑和南宋官窑所烧制青釉瓷在技术上的相互影...
关键词:南宋官窑 传世哥窑 化学组成 显微结构 古陶瓷工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