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晚期

作品数:76被引量:15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席奇峰潘俊杰李德文杨哲峰孙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秘书工作》《红岩春秋》《管子学刊》《新华文摘》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败越与亡越——江东地区战国中晚期“楚式墓”研究
《考古》2025年第2期98-109,共12页吴桐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三星堆与金沙遗址丧葬习俗研究”(项目编号24XNF05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国上古基因谱系、族群谱系和文化谱系的对证研究”子课题“出土文献与中华上古族群谱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JZDZ023)的阶段性成果。
江东即长江下游北流干流段以东至大海之滨的广大地区,先秦时期长期为吴越之地。战国中晚期以来,随着楚威王败越、怀王亡越、顷襄王迁陈、考烈王徙寿春,楚国在江东的影响不断扩大,并控制了部分地区[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东陆续发现3...
关键词:江东地区 楚式墓 楚越角力 政治变动 战国中晚期 
战国中晚期 漆木匜形杯
《中国收藏》2025年第2期1-1,共1页
它曾是盛满琼浆的酒器,承载着千年的文化韵味,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整器以黑漆为底,器盖髹红漆。盖面浮雕一鸟三蛇,一蛇被衔于鸟嘴,二蛇缠绕于鸟翅之间;杯身雕刻成凤形,口部衔珠,器体彩绘变形凤鸟纹,...
关键词:凤鸟纹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枣阳 文化韵味 九连墩 战国中晚期 
长沙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出土三件铜器的保护修复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4年第1期518-524,共7页唐小红 张大可 
2015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阳河小学一号战国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铜器,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各种破坏,这批铜器皆出现不同程度残缺、变形。基于研究和保管的需求,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沙市九尾冲浏...
关键词:考古发掘 铜器 保护修复 战国中晚期 
战国中山王所迁肤施在陕北补证——兼论战国中期秦赵边界情况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陈陶然 
对战国中山王所迁肤施的地望,学界尚有分歧。根据战国中晚期秦、赵、魏三国在今陕北地区疆域变迁情况并参照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物,可推定中山王所迁肤施就是秦汉时上郡的肤施,在今陕西榆林南,赵国曾经占据这一地区约十五年。赵国能够在赵...
关键词:战国中晚期 肤施 秦赵边界 
由出土文献看儒墨战国时期的交融
《新华文摘》2024年第6期168-168,共1页史大丰 
史大丰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撰文指出,儒墨在战国时期并称显学,儒墨关系在战国时期呈现出三个阶段,战国初期和战国中晚期是儒墨交融时期,战国中期孟子辟墨,儒墨进行激烈的辩论和纷争,墨家“兼爱”对孟子的“内在超越”产...
关键词:战国时期 出土文献 儒墨关系 师范大学学报 战国初期 内在超越 战国中晚期 战国中期 
《N1》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郭丰秋 曹芳玲 彧辰(摄影) 
202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科重大项目(22ZD084);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序号52)。
作品源自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实物素纱绵袍(N1),该袍平铺图表现为“个”字廓型,后领下凹,两袖斜向外收杀,袖口收紧。上衣部分以巧妙的剪裁拼合方式,使肩袖线倾斜,腰部收紧,反映楚人的“收省”意识;裳部以多片式拼接为显著特征,反映了...
关键词:礼仪文化 楚人 技术水平 战国中晚期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 复原 审美趣味 
战国中晚期虎 座鸟架鼓 通高约136、宽134厘米
《文物天地》2023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南阳遗址与“燕文公徙易”考被引量:1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31-136,共6页徐昭峰 韩宇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辽海地区夏商周时期石构墓葬和青铜器视域下的多元文化互动研究”(21VJXT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考古新发现视域下的先秦都城变迁与制度演进”(20BKG010)。
自“召公封燕”至公元前222年秦人灭燕,燕国存世800余年,其间几易都城,与之相关的燕国都城变迁尚有争议。其中关于“桓侯徙临易”“燕文公徙易”和燕都“临易”“易”这一史实众说纷纭。资料和研究表明,南阳遗址兴盛于战国中晚期,其时...
关键词:南阳遗址 战国中晚期 燕文公  
论清华简《子产》中的笔画化现象——兼与《为吏之道》之比较
《中国书画》2023年第6期4-7,共4页朱友舟 兰琴 
清华简《子产》是战国中晚期的简膜墨迹,全篇共二十九支简,保存较好,只有几支一端折残,每简长约四十五厘米,宽约零点六厘米,有三道编绳。全篇可分为十个小段,前九段均以“此谓”作结,是一篇传述子产道德修养和施政成绩的论说。学术界对...
关键词:清华简 文字考释 子产 《为吏之道》 战国中晚期 文献学 文字学 笔画 
陕西洛川月家庄秦墓发掘简报被引量:5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1期13-23,共11页孙战伟 夏培朝 冯丹 申保发(绘图) 王保平(照相) 
2020年3~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洛川县月家庄墓地发掘了363座战国中晚期秦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月家庄墓地的发掘丰富了陕北南部地区战国时期的考古内容,对探讨秦人对陕北的经略,秦与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关键词:洛川月家庄 秦墓 战国中晚期 “衙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