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犯

作品数:1042被引量:3172H指数:3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兴良谭堃张明楷刘明祥陈毅坚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诈骗罪中处分行为的认定困境与机能定位被引量:6
《法学评论》2023年第5期154-164,共11页付立庆 
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诈骗罪的构造及其展开研究”(项目编号:20BFX064)的阶段性成果。
主张以是否存在处分行为来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是学说上的多数,但不容回避的是,处分行为的认定面临着一些困境。财物转移占有或者财产性利益转移归属的判断并非总是泾渭分明;纯粹客观地判断处分行为存在重大缺陷、要求处分意思时其涵摄...
关键词:诈骗罪 处分行为 转移占有 处分意思 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刑法》第27条“起次要作用的人”的教义学阐释被引量:9
《法学评论》2022年第3期75-85,共11页孟红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经济的法治保障研究》(项目编号:18ZDA149)的阶段性成果。
妥当确定从犯的范围,对于适当量刑至关重要。实务上对于《刑法》第27条规定的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从犯通常不予认可;理论上也有人认为该规定是多余的。但上述认识值得商榷。应当以犯罪支配说确定正犯,再对共犯人进一步细分其作用...
关键词:共同犯罪 犯罪支配说 正犯 从犯 共谋共同正犯 
网络语境中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批判解读被引量:67
《法学评论》2019年第4期129-138,共10页王华伟 
司法部2018年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青年课题“信息刑法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建构”(18SFB3016)的阶段性成果;第6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M640004)资助
《刑法》第287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体现,而不是量刑规则。不论是从合法权限还是理论解读的角度,司法解释中的帮助行为正犯化都应予以否定。帮助行为正犯化与中立帮助行为理论并不矛盾,其思想基础也不在...
关键词:网络犯罪 帮助行为正犯化 量刑规则 中立帮助 限缩解释 
从单一正犯视角看共谋共同正犯论被引量:17
《法学评论》2018年第1期75-88,共14页刘明祥 
共谋共同正犯理论是从判例发展而来,宗旨是为使犯罪的共谋者中未分担实行行为的幕后大人物受到更重的处罚(即作为正犯处罚)。目前这种理论已被日本刑法学界多数学者所接受,也得到许多德国学者的支持。但是,将未分担实行行为者作为正犯...
关键词:共谋 共同正犯 共同犯罪 单一正犯 
利用“有故意无身份工具”犯罪定性的法教义学重构被引量:3
《法学评论》2015年第3期89-97,共9页周啸天 
中国法学会201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自选课题"身份犯共犯教义学原理的再构建"(课题编号:CLS(2014)D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根据利用者成立的身份犯侵犯法益的不同,利用"有故意无身份的工具"问题存在两种类型:一是侵犯国家法益类型,如受贿罪。二是侵犯人身法益类型,如刑讯逼供罪。我国以往学说都以前者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对后者的讨论。经探讨可知,在侵犯国家...
关键词:国家法益 人身法益 共犯 正犯 
犯罪概念的分层含义与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再宣扬——以“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规范理解为切入被引量:15
《法学评论》201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付立庆 
教唆14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的,对教唆者能否适用"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之刑法规定?如认为14周岁者未达到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因此不可能犯盗窃罪从而排除该规定之适用,则对教唆者只能按单独犯罪处理。但这在定罪和...
关键词:间接正犯 教唆犯 违法意义上的犯罪 阶层体系 
过失共同正犯理论之质疑——兼及交通肇事罪的相关规定被引量:11
《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28-34,共7页陈珊珊 
过失共同正犯肯定论者从"犯罪共同说"或"行为共同说"推演过失共同正犯之成立,但是其论断依据无论是以"共同的注意义务"替代"相同的注意义务"还是企图规避了"因果关系上的证明"都存在若干商榷之处。承认过失共同正犯的理论及立法有违现...
关键词:过失共同正犯 共同注意义务 因果关系 犯罪支配 
论身份犯的间接正犯——以保险诈骗罪为中心被引量:18
《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126-135,共10页张明楷 
保险诈骗罪是真正身份犯,而非不真正身份犯;身份是针对正犯规定的,间接正犯是正犯,所以,真正身份犯的间接正犯必须具备身份,没有身份的人只能成立身份犯的教唆犯、帮助犯或者其他普通犯罪的正犯。不具有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身份的...
关键词:身份犯 间接正犯 保险诈骗罪 
间接正犯的正犯性学说述评被引量:2
《法学评论》2009年第3期24-28,共5页肖志锋 
间接正犯的正犯性问题是间接正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围绕此问题,各国刑法学者众说不一,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学说。本文拟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学说进行介绍,然后逐一评析,以期能对进一步研究间接正犯的正犯性问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间接正犯 正犯性 学说 
日本刑法中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与中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相比照被引量:51
《法学评论》2002年第6期113-119,共7页大谷实 王昭武 
共同犯罪一直是刑法理论中的热点 ,我国亦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该文以罪刑法定原则为主线 ,对中日两国共同犯罪的规定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 ,文中对两国共同犯罪的不同规定、共同犯罪人在适用法律上的不同进行了比较 ,并对相...
关键词:共同犯罪人 中国刑法 共犯 适用法律 刑法理论 罪刑法定原则 主线 理论学说 中日两国 中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