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理论

作品数:87被引量:7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爱峰巫白慧沈海波汤铭钧马信龙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哲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因明的语用学
《哲学研究》1998年第1期44-52,共9页沈剑英 
关键词:限定语 语用规则 语用谬误 无常性 定因 语用模型 语用问题 论题 正理论 因果关系 
法称在印度逻辑史上的贡献
《哲学研究》1989年第2期56-64,共9页虞愚 
法称(Dharmakirti)出生于南印度侏陀摩尼(Jrimalaya,或作提学摩罗Jirumalla)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受过婆罗门的教育,后来对佛学发生兴趣,为在家信徒。他决心向世亲的及门弟子求教,亲访当时著名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当时世亲高弟护法(Dharmpa...
关键词:婆罗门 南印度 早期佛教 为他比量 现量 量论 正理论 佛学 信徒 西藏 
因明三种比量探讨被引量:2
《哲学研究》1988年第3期52-57,共6页郑伟宏 
因明作为佛家认识论的逻辑,同时又作为各宗各派共同遵守的论辩逻辑,在悟他门中,依立敌双方对所使用概念或判断是否共许,其论式可以分成三种比量:自比量、他比量和共比量。三种比量的判别标准和各自功用如何,这是因明理论中十分重要而又...
关键词:比量 论式 因明学 唯识 印度 大藏经 功用 玄奘 正理论 概念 
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被引量:2
《哲学研究》1986年第11期65-71,共7页虞愚 
一、前言因明即佛家逻辑,是公元第四至六世纪中由印度瑜伽行学派弥勒、无着、世亲、陈那、法称等论师,在尼也耶派十六范畴中有关逻辑思想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梵语称为“醯都”(Hetu),含有理由、原因、知识的意思。“明”梵语称为“...
关键词:“因” 印度 因明正理 佛家逻辑 现量 梵语 瑜伽 正理论 量论 意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