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博弈

作品数:519被引量:69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孔凡立罗月娥刘军红应品广高艳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武汉抗战时期“政治部第三厅”组建中国共两党的政治博弈被引量:3
《安徽史学》2023年第3期104-112,共9页马建强 公坤 
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国史)青年学术创新团队项目(HBQN0109)的资助。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产生,它既是国民党政府的军事部门,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汇聚大量进步人士的抗战文化机构,是武汉抗战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日的共同目标下具体合作共事的唯一政权组织。武汉抗战期间,...
关键词:武汉抗战 第三厅 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治博弈 
从伊凡四世“出走事件”看俄罗斯国家的政治博弈
《安徽史学》2020年第3期120-128,共9页刘雪野 王晓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俄罗斯东欧中亚: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2019—2021)的阶段性成果。
在俄国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政体形成过程中,伊凡四世时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1564年,伊凡四世突然携家眷迁往亚历山大罗夫村,这一疑似逊位的举动成为特辖制改革的导火索。16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国家围绕“分权与专权”展开激烈的政...
关键词:伊凡四世 亚历山大罗夫村 大贵族 政治博弈 
清末留日学生与地方督抚间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陆军士官生为中心
《安徽史学》2012年第1期38-45,共8页陈芳 
甲午战争之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方督抚将强兵与教育当作富国图强的第一要务。基于人才匮乏,选择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试图借助日本的教育资源作为解决瓶颈的捷径;事与愿违的是留日学生迅速觉醒,他们种种"反叛"行径使督抚们的名誉声望和辖...
关键词:留日学生 地方督抚 政治博弈 张之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