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势力

作品数:740被引量:68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文生王建民王孝松赵东升高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南京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审美与革命的变奏:1927-1937年南京文学思潮与小说创作被引量:2
《青春》2021年第2期108-113,共6页张光芒 陈进武 张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被推向各派政治势力角逐的舞台,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1928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建立后,天文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等相继落户,南京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镇。这一时期南京的文化教育事业...
关键词:文学思潮 文化教育事业 金陵大学 中央大学 中央研究院 政治势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变奏 
1950年代初因抗美援朝引发的反美运动
《文史天地》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何志明 
1950年代初期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其对于东亚乃至太平洋地区政治势力角逐的影响至今犹存。尽管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国内经济亟待复苏、社会秩序尤须重整等诸多要务,但中共中央在综合多方面因素并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定出兵...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反美运动 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内经济 中共中央 太平洋地区 政治势力 
论鄂东南地区西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格局及政治势力变迁被引量:5
《华夏考古》2013年第2期59-69,共11页赵东升 
鄂东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区。在青铜时代,由于这里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和具有扼关转枢的重要位置,更是中原王朝的重点经略地区。本文利用对本地区西周时期各种文化因素时空变迁的分析,并结合文献材料,讨论发生在这一时期...
关键词:鄂东南 西周时期 文化因素 政治变迁 
论江淮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格局与政治势力变迁被引量: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97-105,共9页赵东升 
在整个西周时代,江淮分水岭以北的地区都属于宗周文化的分布范围,江淮东部偏北部分属于淮夷文化区。西周早中期,江淮南部和江淮东部偏南部分以宗周文化因素为主,而后者又具有较多的夷人文化因素,这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邗国相关。西周晚期...
关键词:江淮地区 西周 淮夷 宗周文化 吴文化 
民进党街头运动路线评析
《现代台湾研究》2012年第2期30-35,共6页于京东 
广义的街头运动是指群众聚集在公共场所为一定的目的向政府施加压力的行为,如群众的游行示威、集会、结社都可称为街头运动,当然也存在着政治势力以纠集群众聚集向政府施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的特殊情况。
关键词:运动路线 街头 民进党 公共场所 游行示威 政治势力 群众 政府 
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当代台湾语言生态——基于“族群政治”分析视角
《现代台湾研究》2008年第6期60-63,共4页陈颖 
语言的优势与以下四个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分别是文化、人口、经济与政治。今日的台湾,与语言优势关系最密切的是政治势力。回顾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出现的省籍矛盾,除了“二二八”事件的关键影响外,语言的隔阂、刚性的语...
关键词:语言生态 族群政治 政治人类学 台湾地区 “二二八”事件 政治话语权 政治势力 语言优势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问题意识”之形成——读《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7期96-107,共12页郭绍敏 
林毓生先生指出:“在中文世界的学术界.从二十世纪初发生文化与思想秩序的解体以来.再加上各种政治势力对其不断的压抑与干扰,使得相当数量的‘研究’,只停留在拼凑陈腐或摩登的词语,杂乱的引用材料,不知所云的境地。”诚哉斯言...
关键词:“问题意识”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林毓生 殷海光 书信 二十世纪初 政治势力 学术训练 
布莱尔当政后的北爱尔兰和平进程被引量:8
《世界民族》2005年第1期19-28,共10页刘金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03CGJ009)。
北爱尔兰的民族冲突是 20世纪困扰英国历届政府的难题之一。20世纪 80年代初,保守党政府启动了北爱和平进程,但困难重重。1997年 5月布莱尔领导下的工党执政后,北爱和平进程取得了重大突破,地方政府得以组建,和平局面暂时得以维持。
关键词:北爱尔兰 布莱尔 英国 民族冲突 政治势力 宗教教派 民族问题 和平进程 
国共内战大转折时刻的顾维钧
《安徽史学》2000年第4期89-93,共5页岳谦厚 
关键词:国共两党 政治势力 内战 武力 代表 顾维钧 政治力量 中间势力 抗战 战后 
二十年代后的中国政治力量之整合被引量: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148-154,180,共8页张益民 
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主要政治力量都已登上历史舞台,它们设计出了多种救国的方案,试图以自己的模式来塑造中国。本文通过对这些政治势力与其他社会力量特别是底层民众之间相互关系的考察,揭示其间优胜劣救之结局...
关键词:中国社会转型 政治力量 二十年代 整合 社会力量 20世纪 底层民众 政治势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