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状

作品数:20被引量:3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吕仁和于秀辰张文敏孙文燕侯秀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靖江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河北中医》《辽宁中医杂志》《广西医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河北中医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从病因病理、证状、治法、组方特点上区别干姜附子汤证和茯苓四逆汤证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16-16,共1页
答:干姜附子汤证和茯苓四逆汤证区别如下表:
关键词:附子汤证 病因病理 组方特点 四逆 茯苓 干姜 证状 治法 
旋复代赭汤证和生姜泻心汤证在病因病理、主要证状、治法上有何不同?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19-19,共1页
答:旋复代赭汤证和生姜泻心汤证都属大邪解后,胃气虚弱的病变,皆有痞硬、噫气之证,故有鉴别必要。
关键词:汤证 病因病理 生姜 旋复 证状 治法 
风湿证的病因病理是什么?分别试述风湿留着肌肉证和风湿留着关节证的主要证状及治法。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19-19,共1页
答:风湿证的病因病理,以素体阳气不足,腠理疏松,卫阳不固,内有蕴湿等为其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其外因。内外因相合,侵袭肌肉关节,而使气血运行不畅,发为本病。风湿留着肌肉证的主要证状为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治...
关键词:病因病理 风湿证 证状 关节 肌肉 治法 风寒湿邪侵袭 桂枝附子汤 
何谓悬饮证?其主要证状和病理是什么?如何治疗?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19-20,共2页
答:悬饮证是指水饮停聚于胸胁的证候.如《金匮》所说:“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其主要证状可见心下痞硬满,
关键词:悬饮证 证状 病理 治疗 《金匮》 心下痞 
少阳兼水饮证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主要证状?如何施治?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28-28,共1页
答:原文152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论述了少阳兼水饮的证治。本证形成是由汗、下失当,外邪传入少阳。少阳枢机不利,疏泄失常,则...
关键词:和解少阳 水饮 饮证 证状 柴胡桂枝干姜汤 施治 小便不利 但头汗出 
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均治心烦不得眠,其病理、证状有何不同?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33-33,共1页
答: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虽均治心烦不得眠,但二方证的病理、证状及治法迥别,见下表:
关键词:黄连阿胶汤 栀子豉汤 不得眠 心烦 病理 证状 
试述瓜蒂散证的病理、主要证状和治法。并说明服用瓜蒂散时的注意事项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20-20,共1页
答:瓜蒂散证的病理为“此胸有寒也”即胸上有邪,也就是痰饮宿食壅塞膈上,邪实上盛,正气上壅,并有驱邪外出之势。其主要证状有发热,汗出、恶风,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饮食入口则吐,愠愠欲吐、严重者可见手足寒。寸脉微浮(浮大、...
关键词:瓜蒂散 病理 治法 证状 服用 利水消肿 气上冲 赤小豆 
试从病理、证状、治法上比较桂麻各半汤证、桂二麻一汤证、桂二越婢一汤证。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12-12,共1页
答: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二越婢一汤均有取小汗解除轻微表邪的作用,三者比较,桂麻各半汤证表邪较甚;桂二麻一汤证表邪较轻,桂二越一汤证表邪虽轻而兼里热。三证病理、证状、治法比较详见下表:
关键词:汤证 病理 证状 治法 越婢 桂麻各半汤 表邪 
葛根汤证和葛根芩连汤证均有下利,二者在病因病理、主要证状及治法上有何不同?被引量:1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14-15,共2页
葛根汤证和葛根芩连汤证均有下利,但葛根汤证为太阳伤寒外邪不解,邪气不得宣泄,内抗大(?)而为下利,病变重心在表.葛根芩连汤证则由太阳中风误下,邪热内陷大肠或表邪化热入于大肠,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证 下利 病因病理 治法 证状 太阳伤寒 太阳中风 大肠 
试述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原因、主要证状及治法。
《河北中医》1981年第B12期10-10,共1页
答:原文21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关键词:太阳中风 漏汗证 阳虚 治法 证状 桂枝加附子汤 太阳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