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权主义

作品数:632被引量:2413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左卫民龙宗智谢佑平张卫平卞建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构抑或坚守:执转破程序中申请主义与职权主义的博弈和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30期89-90,共2页吴雪林 
《民诉法解释》确立了破产程序的实施,并在有效程序和破产程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最高人民法院在民诉法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颁布执行转破产指导意见,为执行转破产程序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之间存在...
关键词:执转破 申请主义 职权主义 博弈 思考 
论辩论主义及职权主义对中国民事诉讼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之影响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25期12-14,共3页李磊 
对于辩论主义在中国是否全面推行,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努力实现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立院之本,人民法官生命之魂,审判事业前进之基"。司法追求公平正义,体现在民事诉讼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中国的民诉辩论原则与德...
关键词:辩论主义 职权主义 民事诉讼 发展历史 现实影响 
域外当事人收集证据制度的法经济学比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21期37-38,46,共3页何育妍 何培育 
两大法系诉讼制度日益融合成为趋势,适当吸收英美法系收集证据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完善大陆法系的收集证据制度将会成为降低司法成本、实现司法公正的一条较为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当事人收集证据制度 诉讼效率 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浅议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完善——以控申检察工作为视角的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11期43-44,共2页苏从舜 白玉坪 张哲 
被害人救助作为西方被害人保护制度的产物,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理论认可到实践探索的阶段。自2004年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初次探索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在近十年的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救助制度得以不断成熟完善,实现了司法关注民生、服务民生,...
关键词:立法 程序设计 职权主义 增强透明度 
浅析专家证人制度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16期41-42,共2页谢军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社会分工高度细化,涉及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类纠纷不断增多,传统的鉴定人制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此类纠纷的解决。专家证人制度在解决此类纠纷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此次两部诉讼法的修订为视角,以专家...
关键词:专家证人 专家辅助人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鉴定人 证人 
案中窥探能动司法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14期110-111,共2页刘晔峰 
自2009年最高院院长王胜俊正式提出能动司法理念以来,法学界关于能动司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拟从案例入手,着重对能动司法的内涵,能动司法的法理和适用情形,司法能动的方法作阐述。
关键词:司法能动主义 职权主义 司法克制 
论我国释明权制度的完善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11期33-34,共2页张宇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释明权的情况下,近年来这一概念却在审判实践甚至法院的文件中频频出现。这一动向昭示着司法实践存在对释明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暴露出我国许多理论知识上的混乱与不足。受职权主义模式的影响,我国释...
关键词:释明权 职权主义 证据 
民事诉讼法上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反思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年第25期294-294,共1页方华 
本文反对彻底否定在民事诉讼中适用诚信原则观点,认为民法中的实体原则是可以继承到民诉当中的,但又不积极主张在当今中国现存的诉讼模式下适用诚信原则。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 
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33期66-66,共1页刘洋 
本文拟考察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历史和现实,发现其问题和不足,就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造和完善发表一管之见,以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民事再审制度 审判监督程序 职权主义 
民事简易程序的发展与重构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27期19-20,共2页陈曦 
民事简易程序作为现代社会定纷止争的一种手段,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程序选择权,诉讼契约等先进理念的渗透,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若干规定》)立足于司法实践,较之《中...
关键词:民事简易程序 程序选择权 职权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