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

作品数:3295被引量:1244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书灿刘丽萍郭立新彭邦本杨栋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徽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文化论坛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禹真实性问题再认识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23年第4期30-36,188,共8页杜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周史》”(项目编号:17ZDA179)阶段性成果。
禹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国家的开创者。其立政为民、治水除患的功业,勤于国事、公而忘私的品格,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由衷的称颂。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禹是真实的人,还是虚拟的神,在古史学界有过一场热烈的讨论。顾颉刚认为禹是天神...
关键词:大禹 天神 古史辨 顾颉刚 层累地造成古史说 
大禹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23年第2期26-34,185,共10页杨玉洁 张娜 
四川省大禹研究中心2022年一般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大禹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DYYJ202203)研究成果。
大禹文化见证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文明的历史进程,是赓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升华。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民族自强求变、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依托。将大禹文化精神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进一步增强大禹文化...
关键词:大禹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认同 
大禹生日传说源流考
《中华文化论坛》2021年第6期51-58,154,共9页曹鹏程 黄俊棚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大禹研究中心项目“汉魏时期的大禹形象研究”(项目编号:DYYJ201901)的研究成果。
大禹生于六月六日的传说自汉魏以来广为流传。究其原因,西汉时期,在五行数术学说的影响下,数字神秘主义盛行一时,作为治水圣王的大禹与五行之水,进而与数字六结下了不解之缘,大禹生日“六月六日说”于是应运而生。与此相关,六月六日之...
关键词:大禹生日 六月六日 数术 
传说、景观与地方记忆:论陆游诗文中的大禹书写
《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121-128,154,155,共10页赵宏艳 
2015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大禹及其传说的图像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B094)研究成果;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大禹传说的图像传播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125J147)阶段性研究成果;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4年校级课题“陆游诗歌中的大禹书写”(项目编号:N2014065)研究成果、四川省大禹研究中心资助课题成果。
诗人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陆游数量颇丰的“咏禹”诗文在大禹文化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陆游以史学家的理性精神重新论定大禹治水方法、盛赞大禹功绩、高扬大禹治水精神,记载了宋代禹文化氛围最浓厚的两个地区——以绍兴...
关键词:陆游 大禹 景观 大禹文化 地方记忆 
中原神话调查与研究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49-54,155,共7页程建军 
中原是中国汉族神话产生和流传的中心地区。中原神话是指中国古文献中已有零星记载,至今仍流传在中原民间口头上的著名神话。20世纪80年代起,由河南大学张振犁先生首倡,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中原神话调查研究工作。调查发现,中原神话在流传...
关键词:中原神话 盘古 女娲 大禹 汉族神话 
浅谈大禹治水及其对巴蜀地区的影响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134-139,157,158,共8页李桂芳 马芸芸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禹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大禹治水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价值体现”阶段性成果
大禹治水的史事虽见于诸多传世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考古资料欠缺,曾为不少学者所质疑。近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出土文献不断增多,研究显示,大禹治水不仅仅是历史传说,而是确有其事。在巴蜀地区,与大禹相关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古迹颇为丰富...
关键词:大禹治水 禹兴西羌 巴蜀文化 景云碑 李冰 
新时代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三大向度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8年第8期146-151,共6页陈晓耘 刘平中 
重庆水文化研究会、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开放课题“大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研究项目”(项目编号:CQSWH-201705)阶段性成果
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与哲理内涵,为新时代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须要再认识、再出发,向度有三:深度提炼与整合文旅资源要素;建构特色开发...
关键词:大禹 开发 利用 
从文化认同视角看“大禹治水”与中华民族“国族”渊源——兼谈“国族”中华民族内部成员的“一体多元、同源异流”关系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12期126-130,共5页徐学书 
"中华民族"自1912年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初步形成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代表境内各民族"的"国族"共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同时作为"国族"和"文化族群"概念使用。作为"国族"概念的中华民族源头,应为文化认同中通过"大禹...
关键词:大禹治水 中华民族 国族 
清代巴蜀地区湖广移民与大禹信仰被引量:3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11期53-60,共8页张彦 苏东来 
四川是大禹的故乡,更是大禹信仰的重要区域之一。自清代以来,随着各省移民进驻四川,以筹建会馆,供奉原籍乡土神或乡贤名宦,以解思乡之情,达联谊之需。独有湖广移民将产于蜀地的大禹作为主神供奉于禹王宫内,形成了大禹信仰中"蜀产而楚祀...
关键词:清代 大禹信仰 巴蜀 湖广移民 
大禹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现代保护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6期123-127,共5页丁晓洋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3年度课题(项目编号:136241377)基金资助;浙江省社科联2013年度重点课题<地方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模式研究--以大禹文化为例>(项目编号:2013N171);绍兴市哲社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以大禹文化为例>(项目编号:125J061)结题成果
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热潮涌起之时,大禹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还是停留在点上,没有进行完整的规划和全面推进,更没有进行有效保护。本文试图从大禹文化遗产的特征入手,提出大禹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与现代保护问题。
关键词:大禹文化遗产 现代保护 路径探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