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芸芸

作品数:14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范式转型西方史学和而不同抗日战争酿酒业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华文化论坛》《中国西部》《许昌学院学报》《历史教学(下半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大禹治水及其对巴蜀地区的影响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134-139,157,158,共8页李桂芳 马芸芸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禹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大禹治水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价值体现”阶段性成果
大禹治水的史事虽见于诸多传世文献,但由于年代久远,考古资料欠缺,曾为不少学者所质疑。近年来,有关大禹治水的出土文献不断增多,研究显示,大禹治水不仅仅是历史传说,而是确有其事。在巴蜀地区,与大禹相关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古迹颇为丰富...
关键词:大禹治水 禹兴西羌 巴蜀文化 景云碑 李冰 
乡村文化振兴论坛会议综述
《中国西部》2019年第5期122-124,F0003,共4页马芸芸 黄俊棚 
乡村文化的价值重构应使乡村文化能够连接现在和历史。中国传统生态美学应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涵。艺术与产业须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共振的结构中发挥作用,为乡村营造获得感与幸福感。古村镇的改造应坚守权利保护和区别对待的原则。乡村...
关键词:乡村建设与艺术审美 乡村文化振兴路径 泸州共识 
再论历史研究的范式转型——当代西方史学若干前沿问题被引量:1
《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3期17-20,共4页何平 马芸芸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史学家对西方近现代历史知识的形态及其生产过程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利奥塔在他的那本极具影响力的《后现代的状况——关于(当代)知识的报告》书中提出,'我们关于过去的历史大叙事崩溃...
关键词:范式转型 斯特恩 微观史学 全球化 欧洲中心主义 西方史学 历史学家 微观层次 前沿问题 
中国酿酒史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展望被引量:6
《中华文化论坛》2018年第12期143-153,共11页肖俊生 马芸芸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级课题"四川酒文化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解放以来,政府很重视酿酒业,酿酒业也为政府财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自然科学界把酿酒作为一种食品工业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包括酿酒工艺、出酒率、原料的使用及循环利用等等。但社会科学界把酿酒业视为一种奢侈品行业,一直不屑...
关键词:酿酒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社会科学界 现状 中国 展望 酿酒业 奢侈品行业 
再论历史研究的范式转型--当前西方史学若干前沿问题被引量:2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8年第12期14-22,共9页何平 马芸芸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历史研究出现所谓"元叙事的危机",这种对既有历史研究模式的质疑,触发了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历史研究的意识形态、概念设定、研究路径和研究领域以及语言特征进行了批判性清洗。20世纪90年代,全球...
关键词:范式转型 后现代主义 全球史 史学史和史学理论 
寻求中印合作的努力——蒋介石、宋美龄访问印度述略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2期109-112,共4页马芸芸 
1942年2月,为寻求中印合作以及调解英、印分歧,蒋介石夫妇出访印度。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出访并参与国际事务。蒋请求印方对于途经印度的盟国援华物资全力帮助;与印度总督和英...
关键词:中国 印度 蒋介石 宋美龄 抗日战争 
略述国际合作精神下的中国抗日战争
《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8期21-26,共6页马芸芸 
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与盟国进行了多层面的、卓有成效的合作,与美、苏、英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协力作战,得到美、苏等国的物资援助和贷款;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军协同防御滇缅路并援助受困英军;中国政府还援助韩国的抗日独立运动...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 美国 苏联 英国 韩国 
衣带渐宽终未悔——近代以来中国史家的求索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10期31-36,共6页马芸芸 
在反思传统史学弊端的基础上,中国史家仍保持中国史学无征不信的优良传统,并借鉴西方近代史学理论方法,创建了自己的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筚路蓝缕,耕耘不辍,对历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日益成熟,更多地重视并发现了"人"的历史。中国史...
关键词:中国史家 新史学 外国史学理论 历史科学性 
略论中西文化的特质——以影响中美外交的主要文化特质为例
《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第4期160-165,共6页马芸芸 
文化的核心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构成。外交决策者会体现出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而不同"追求在"不同"中实现"和谐"。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完全可以通过互补更好地为人类共同利益服务。中美两国应随时注意对方的利益...
关键词:中国 美国 和而不同 文化 
中国和而不同外交思想的文化因素刍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215-218,共4页马芸芸 
"和"与"同"这一对哲学范畴是中国古代辩证思想和政治智慧的体现。"和而不同"蕴含一种政治宽容精神。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文化的基本核心应系经由历史生成与淘汰而凝结的传统观念,其最本质者乃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不仅在...
关键词:中国 外交思想 “和而不同” 文化传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