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肾

作品数:305被引量:85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孙伟邹燕勤易岚周恩超何伟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中医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理论临床应用被引量:5
《新中医》2021年第15期182-185,共4页许爱婷 梁浩斌 李际强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A030313724);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YN2019ML11)。
“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理论是清代叶天士根据张仲景治疗饮病的论述而立,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理论渊源、内涵、临床应用原则与方药等进行论述,列举了应用该理论治疗的3则验案并加以佐证。
关键词:外饮治脾 内饮治肾 临床应用 验案 
王克穷基于和解少阳法论治肾癌术后合并泛发性湿疹经验介绍被引量:1
《新中医》2021年第14期121-124,共4页王斑 张春红 王克穷(指导) 
王克穷主任认为,肾癌术后合并泛发性湿疹的病因病机为病久或素体虚弱,脾为湿所困,脏腑经络失于濡养,久而伤肺,肌肤失养,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致血虚风燥,发为本病。和法为中医八法之一,常通过和解少阳、调和脾胃、疏肝和胃等治法,达到祛除...
关键词:肾癌术后 泛发性湿疹 和法 临证经验 王克穷 
基于调五脏理论论治肾性水肿被引量:10
《新中医》2020年第15期185-187,共3页牛朝阳 李鹏超 孟庆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4456);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苗圃工程项目(MPYJS2017-10)。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笔者从调五脏理论探讨肾性水肿的证治,认为肾性水肿初起多为外邪犯肺、扰及肺肾,病久则致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而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失常是肾性水肿迁延反复的主要因素;气滞血瘀水停胶着夹杂为其...
关键词:肾性水肿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五脏相关 
补火扶土法治疗顽固性呃逆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新中医》2015年第7期265-266,共2页孙玲 
目的:观察补火扶土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呃逆采用针刺及中药内服治疗。结果:痊愈5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补火扶土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满意。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 久病治肾 针灸疗法 中医疗法 
从湿、浊、瘀、毒论治肾性高血压初探被引量:7
《新中医》2011年第10期1-2,共2页谢宏明 李国栋 陈梦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60)
探讨湿、浊、瘀、毒导致肾性高血压的机制及其在本病中的演变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肾性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指出临床上从痰湿中阻、瘀血阻滞、浊毒内盛等不同方面进行辨证,运用祛湿化浊、化瘀解毒之法清除体内湿、浊、瘀、毒,临床...
关键词:肾性高血压 病因辨证 湿    
从肾络不和论治肾性蛋白尿被引量:2
《新中医》2011年第3期3-4,共2页马济佩 丁玲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项目(编号:LZ09098);江苏省无锡市科技局课题(编号:CS055015;CSE00816);江苏省无锡市卫生局课题(编号:ZXM0805)
在回顾络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深入认识肾络结构与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将络病理论与肾性蛋白尿的诊治巧妙结合,认为肾络不和为肾性蛋白尿的总病机,分为肾络不荣、肾络不固、肾络不通三方面。治疗的关键在于"和",具体可从养肾络、固肾络、...
关键词:肾性蛋白尿 络病理论 肾络不和 
谢桂权教授论治肾性蛋白尿的经验简介被引量:6
《新中医》2010年第6期132-134,共3页孟立锋 
蛋白尿是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亦是肾脏病实验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慢性肾脏病患者长期蛋白尿,不仅会因丢失蛋白造成低蛋白血症,而且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参与肾脏的病变过程,是多种肾脏疾患发展...
关键词:肾性蛋白尿 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法 健脾补肾固涩法 谢桂权 
董建华教授论治肾性水肿被引量:1
《新中医》1992年第12期16-17,共2页张宁 
肾性水肿,是指因泌尿系统疾病而导致的以水肿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治疗难度较大。著名老中医董建华教授,辨治肾性水肿具有独到之处。董老认为,肾性水肿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肾虚为主,兼有脾肺两脏虚损,标实症复杂多变,或为水湿,或为...
关键词:浮肿 辨证论治 
五液病症久治不愈宜治肾被引量:2
《新中医》1991年第5期46-47,共2页陈俊文 杨先环 
涕、泪、涎、唾、汗,统称“五液”,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并与脏腑密切相关,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所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因此,对五液病症从其所属的脏...
关键词:五液病症 中医药疗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