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司法

作品数:54被引量:10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管伟李婷马建红张晋藩贺卫方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制与社会发展》《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世界博览》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司法中的“察情据证”方法
《证据科学》2025年第1期34-45,共12页胡佳 
“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这段话精炼概括了中国古代刑事证明的精华,标志着情证兼用观念的开始形成。“察情据证”中“情”是作为证明方法而言的,既指人心、人情等非实定法层面,也包含事之常理。具体适用上,当存在情理矛盾时,以证...
关键词:情证兼用 证据审查 古代诉讼 判例判牍 
中国古代司法中的“狱贵初词”证据规则
《证据科学》2025年第1期46-57,共12页吕川 
“狱贵初词”源于“狱贵初情”,是我国古代司法办案经验总结形成的证据规则,“初词”又表现为元词、初供、初招等不同形式“。狱贵初词”证据规则下,“初词”是事实认定的基础,言词证据矛盾时以“初词”为准,特殊情形下“初词”具有替...
关键词:初词 狱贵初词 狱贵初情 印证证明 罪疑惟轻 排除合理怀疑 
中国古代司法中的“存疑有利于被告”
《证据科学》2025年第1期58-74,共17页叶翔宇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有深厚的法史渊源,其核心理念在中国古代司法典籍中体现为“罪疑惟轻”与“功疑惟重”,而在司法实践中主要体现为“罪疑惟轻”。中国古代“罪疑惟轻”的实施主要依赖于“疑狱奏谳”制度,其司法适用应综合考虑案...
关键词:存疑有利于被告 罪疑惟轻 功疑惟重 司法适用 疑罪处理 
一个平民女子的艰难归程
《世界博览》2024年第6期92-96,共5页程刚 顾白(图) 
驳案是中国古代司法案例中的一种。在清代,下级官府上交案件文书后,上级官府可以对审判提出质疑和反驳,责令下级改判或重审案件。清代全士潮等人编纂的《驳案汇编》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包括《驳案新编》和《驳案续编》两部分...
关键词:中国法律史 妇女拐卖 驳案新编 中国古代司法 改判 《驳案汇编》 官府 
中国古代司法中诚信法律制度的史鉴价值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94-97,共4页栗琦 沙万忠 
文章在简要阐明中国传统诚信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进程基础上,梳理出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民商活动领域以及基层社会治理中关于诚信的法制规定,明确提出中国古代司法中诚信法律制度具有的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与诚信要义,这对于...
关键词:中国古代司法 诚信法律制度 史鉴价值 
中国古代司法决狱中“福报”话语的形成及影响
《法律史评论》2021年第2期86-97,共12页牛鹏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华法文化的话语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汉代始,“报应”观念开始在司法领域盛行,以“阴德”“阴祸”为逻辑介质形成了“阴德福报”与“阴祸恶报”两种师出同源又不尽相同的话语模式。“福报”话语在司法领域的盛行有着深厚的思想根源,同时也得益于两汉时期转变司法理念的...
关键词:司法决狱 阴德 福报 话语模式 
中国古代司法职业伦理研究——从现实问题到历史镜鉴被引量: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01-112,共12页陈玉忠 王雷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古代司法职业伦理研究”(HB19FX021)。
中国古代的司法职业伦理,主要表现为对司法职位和司法角色的伦理要求,既包括司法职位作为具体机构所要求的外在伦理维度,也包含从事司法工作作为特殊群体所要求的内在伦理维度。司法职位伦理体现于入仕选官、考核考课、司法回避以及司...
关键词:古代司法职业伦理 司法职位伦理 司法角色伦理 法律职业共同体 
新时代下的新思考:张晋藩先生对中国司法文明史的探索与贡献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20年第1期21-22,共2页陈景良 
一、范式与方法的转变:从《中国法制通史》(10卷本)到《中华法制文明史》(2卷本)再到《中国古代司法文明史》(4卷本)众所周知,张晋藩先生是新中国法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主编的《中国法制通史》(10卷本)是法史学领域的扛鼎之作。...
关键词:法制文明 中国古代司法 司法文明 张晋藩 史学领域 扛鼎之作 中华法制 中国法史学 
中国古代司法疑罪从无思想之探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32期239-240,共2页汤二子 
依据中国古代司法状况,探讨中华传统疑罪从无法律思想的实践基础。古代统治者制定严厉的刑罚以约束民众行为,进而实现治国目标。刑罚的权威性建立在律法透明以及严格且准确的司法之上,同时刑罚越严厉,这种要求就越严格。古代统治者努力...
关键词:疑罪从无 治国目标 行为约束 
中国古代司法并非一味以刑杀为威
《赢未来(现代领导)》2019年第6期50-50,共1页张晋藩 
中国古代司法并非一味以刑杀为威,相反,所追求的是“讼简刑清”,力求实现刑措而不用的和谐社会。孔夫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发挥了长久的影响作用。历代所谓“盛世”,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法致中和,囹圄常空”。“以和为...
关键词:古代司法 中国 和谐社会 司法理念 以和为贵 致中和 求实 无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