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野生稻

作品数:26被引量:26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象坤杨庆文孙传清李道远王振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科学通报》《农业考古》《作物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农业考古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中国栽培稻起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2
《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11-20,29,共11页王象坤 孙传清 张居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栽培稻起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农业大学王象坤,孙传清河南文物考古所张居中稻种起源是研究了半个多世纪迄未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中国是种稻最早的国家之一[1.2],悠久且丰富的种稻历史记载,广泛分布的野生稻[3],大量...
关键词:中国栽培稻 亚洲栽培稻 中国普通野生稻 起源与演化 《中国农业科学》 同工酶 籼粳分化 大学出版社 起源研究 遗传分化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被引量:6
《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21-29,共9页孙传清 王象坤 李自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孙传清,王象坤,李自超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已成为有...
关键词:籼粳分化 中国普通野生稻 亚洲栽培稻 重复序列 遗传分化 东南亚 自然群体 多态性 籼型 粳型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38-40,共3页袁平荣 杨从党 周能 贺庆瑞 孙传清 王象坤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普通野生稻与籼粳亲和性的初步研究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袁平荣,杨从党,周能,贺庆瑞中国农业大学孙传清,王象坤关于栽培稻起源演化的研究,近年的结果是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L.)起...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 籼粳亲和性 云南元江 中国普通野生稻 中国栽培稻 籼粳分化 结实率 云南省 起源与分化 同工酶 
水稻稃面双峰乳突的研究被引量:1
《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41-49,共9页张文绪 裴鑫德 
水稻稃面双峰乳突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张文绪,裴鑫德水稻种、亚种的鉴别,有形态的、遗传的、生化的等从宏观到分子性状的多种方法。然许多方法用于古栽培稻种鉴定都无能为力。方法的改进对认识自然的深化将起极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之...
关键词:稃面双峰乳突 中国水稻科学 判别函数 亚洲栽培稻 中国普通野生稻 河姆渡遗址 古栽培稻 扫描电镜观察 外稃表面乳突结构 后验概率 
从中国稻作起源看长江流域稻文化新议
《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204-205,共2页
从中国稻作起源看长江流域稻文化新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中国稻种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在亚洲是栽培稻最大的发源地之一,具有自然与人文的悠久历史,水稻文化不仅贯穿长江流域文化而且大东亚历史文明的全过程。水稻是我国栽培历史...
关键词:长江流域 稻文化 稻作起源 药用野生稻 黄河流域文化 中国普通野生稻 栽培稻 两河流域文化 近缘野生植物 楚文化 
河姆渡稻作农业剖析被引量:7
《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124-130,共7页黄渭金 
河姆渡稻作农业剖析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黄渭金河姆渡遗址二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大量稻谷堆积和大面积榫卯木构干栏式建筑遗迹,表明了河姆渡先民早在七千年前业已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从事原始稻作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一河姆渡文化...
关键词:稻作农业 河姆渡遗址 中国普通野生稻 农业考古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新石器时代早期 稻谷 河姆渡文化 栽培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