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绪

作品数:57被引量:342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古栽培稻水稻遗址考古野生稻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自然科学进展》《电子显微学报》《华夏考古》《作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广西那坡感驮岩遗址古稻研究
《华夏考古》2018年第5期70-73,105,共5页向安强 张文绪 韦江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广西那坡感驮岩遗址出土的110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感驮岩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定数据指标上都属于粳稻类型。在形态上最...
关键词:广西那坡 感驮岩遗址 古栽培稻 考古 
云南保山昌宁达丙营盘山新石器遗址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3
《华夏考古》2015年第1期41-45,共5页向安強 张文绪 李晓岑 王黎锐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云南保山昌宁达丙营盘山新石器遗址出土的145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保山昌宁营盘山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
关键词:古栽培稻 考古 新石器时代 营盘山遗址 云南保山昌宁 
广东高州亚公山“俚人”文化遗址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4期18-21,共4页向安强 张文绪 冯孟钦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51064201000059)
用性状差异显著性测定、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亚公山遗址出土的200粒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亚公山古稻的综合性状特征已远离普通野稻和早期原始古栽培稻,更趋近栽培水稻中的粳亚种类型.其群...
关键词:广东高州 亚公山遗址 晋唐时期 俚人 古栽培稻 考古 
广西资源县晓锦遗址第二期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4
《科学与管理》2014年第5期67-71,共5页向安强 张文绪 何安益 傅珍 黄超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51064201000059)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广西资源晓锦遗址第二期出土的154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晓锦二期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定数据指标上都属于粳稻类型。在形态上...
关键词:广西资源 晓锦遗址第二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栽培稻 考古 
广西资源县晓锦遗址第三期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5
《古今农业》2014年第3期23-29,共7页向安强 张文绪 何安益 傅珍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中国考古出土古稻标本生物学研究>(项目编号10151064201000059)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广西资源晓锦遗址第三期出土的41粒完整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晓锦三期古稻属于倾粳稻类型的栽培古稻群。在判别函数和距离测定数据指标上都属于粳稻类型。在形态上最...
关键词:广西资源 晓锦遗址第三期 古栽培稻 
广东龙川坪岭头遗址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3
《天津农业科学》2013年第8期80-83,共4页向安强 张文绪 黄跃 郑庭义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51064201000059)
用欧氏距离比较、粒型判别函数等方法,对龙川坪岭头遗址5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过复原为新鲜稻谷后,通过综合分析认为,龙川古稻多数性状与野稻及早期古稻不同,比较接近籼、粳稻类;与籼稻有较近特征,与粳稻更相似,显示出龙川古稻的栽培稻性...
关键词:广东 龙川 坪岭头遗址 古栽培稻 考古 
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水井出土古稻研究被引量:2
《作物学报》2012年第10期1943-1947,共5页向安强 张文绪 曹毅 刘桂富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51064201000059)资助
对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遗址水井出土的3粒炭化稻谷和7粒炭化稻米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双堰古稻具有大粒性和许多类似于粳型的形质特征(包括双峰乳突等),表明它属于籼、粳之间的偏粳类型。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稻谷相比,双堰古稻...
关键词:湖南澧县 东周水井 古稻 形态特征 双峰乳突 亚种 
漫步在中国古栽培稻走过的小路上
《农业考古》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张文绪 
关键词:古栽培稻 古稻 种群 演化 籼稻 研究方法 粳稻 粒型 中国 小路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B07期154-157,共4页张文绪 向安强 邱立诚 肖东方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2281);华南农业大学交叉学科扶持基金(4800-k03213)
水稻稃壳双峰乳突,纵列横行排列有序,是鉴别籼、粳亚种的主要性状之一;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的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
关键词:石峡遗址 古栽培稻 稃壳印痕 
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旧屋后山遗址古稻双峰乳突及稃壳印痕研究被引量:10
《中国水稻科学》2008年第1期103-106,共4页张文绪 向安强 邱立诚 姚锦鸿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2281);华南农业大学交叉学科扶持基金资助项目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
关键词:考古学 古稻 稃壳印痕 双峰乳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