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作品数:58被引量:3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思广金宏宇陈正敏吴投文李继凯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文学史料》《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图书评论》《文化软实力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编年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史书写的版图重构——评陈思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第2期252-255,共4页史新玉 胡景敏 
在文学史写作中,如何建立一个相对多元且具包纳性的书写空间,尤其当处理既往被边缘化的历史内容时,采用何种形式体例,选取何种叙述视角以将其纳入到基本的叙述框架中,是文学史编纂者关心的问题。应该说,陈思广教授的三卷本《中国现代长...
关键词:现代长篇小说 文学史书写 叙述框架 文学史叙述 叙述视角 编纂体例 陈思 外部分析 
搜寻和规整历史时空中的美丽花瓣——陈思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述评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3年第12期133-137,共5页冯源 孔明玉 
陈思广先生的学术研究著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是作者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历史演进的全力搜寻,是对散落于历史时空中的美丽花瓣--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及其创作史的有力规整,展现出特有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纵观这...
关键词: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陈思 编年史 学术研究 研究著述 创作史 学术价值 内在逻辑 
按语撰写:谱系建构与历史还原——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为例
《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133-137,共5页陈思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1922—1949)”(项目号:22AZW016)的阶段性成果。
“按”即“按语”,中国古代称“案语”,是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包括史料)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按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古已有之,但由于不是书中的必备成分,长期以来不太受人重视。但我觉得,“按语”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表述形...
关键词:编著者 写作理念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表述形式 补充性 编年史 谱系建构 历史还原 
图史互动作为方法——评陈思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年第3期422-431,共10页徐家盈 
陈思广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采用图史互动的书写方法,形成了图文证史、版本证史两大特色:一方面,《编年史》中初版本书影与版权页等图像史料与文字史料共同构成了“足以返归现场”的扎实可靠的历史证据,不仅改变了...
关键词:《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 图像 版本 
钩沉辑轶展现代长篇实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读札
《文化软实力研究》2023年第4期127-128,共2页张直心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一书侧重史事长编,讲究实证,注重还原,以期去讹存真,而不少打捞出的珍贵的史料也每每因此而脱颖为史识。
关键词:文学 史料 长篇小说 
作为“预流”的编年史及相关问题——评陈思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
《中国图书评论》2023年第3期102-111,共10页刘锐 杨联芬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规划项目“中国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与文献整理研究(1900—1949)”(19YJA751047)。
陈思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是近年文学编年史中涌现的新成果,它设置“梗概”与“按”并置的体例,保证了编年史的工具性和文学本位,而其中所呈现的著者长期以来在编年与史论两方面相互推进的深耕、积累对其文学编年...
关键词:长篇小说 编年史 工具性 文学本位 
博赡与精审:《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的学术贡献
《阿来研究》2022年第2期168-171,共4页王本朝 
有学者将近年出现的文学编年史研究称为学术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在我看来,它意在反驳“以论代(带)史”的文学史书写模式,也是向传统文献学方法的回归,还是对文学研究史学化及其大文学史观的探索,体现了文学史的真实和丰富,实现了文学...
关键词: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文学史叙述 文学史书写 文学编年史 大文学史观 学术贡献 学术现象 史学化 
谈《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之“长”
《阿来研究》2022年第2期184-188,共5页段从学 
从2000年开始整理相关作品篇目,到最终捧出这部包括860多幅珍贵照片,长达130余万字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陈思广专心致力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基础史料工作的二十年,也正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所谓“史料学转向”蓬勃发...
关键词: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史料学 基金项目 学科化 编年史 篇目 制度化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的意识、方法和视角——从陈思广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谈起
《华夏文化论坛》2022年第2期82-88,共7页冯超 李继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陕甘宁文艺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ZDA18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甘宁文艺运动研究”(项目编号:20CZW041)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逐渐深入,一大批在研究意识、方法和视角上有所突破的成果不断涌现,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以“还原”和“呈现”为目标的学术追求下,陈思广的相关研究就以超前而审慎的史料意识,借鉴...
关键词: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史料意识 审美接受 编年史 
重返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历史现场”——评陈思广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
《阿来研究》2022年第2期155-158,共4页刘勇 
近些年来,文学编年史的相继出现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文学编年史不断推进和拓深,范式越来越多样化,编年的视角也越来越细化。2006年武汉大学陈文新主编十八卷、总计1400万字的《中国文学编年史》,其中於可训等主编了《中国文学编年史...
关键词:文学编年史 陈文新 於可训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 武汉大学 编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