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内迁

作品数:14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艾萍刘鹤艾萍朱海嘉常云平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凯里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抗日战争研究》《广西文史》《求索》《百色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抗战时期的人口内迁与广西社会问题初探
《百色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88-91,共4页艾萍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地区人口大量内迁西部各省,由于这次人口迁移的突发性、无序性以及数目的庞大,给后方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广西作为后方重要省份之一,在这次特殊的人口浪潮冲击下,不可避免地遇到生活、家庭、社会治安、物...
关键词:抗战时期 人口内迁 社会问题 
浅析抗战时期人口内迁对四川经济影响
《文存阅刊》2018年第3X期181-181,共1页左薇 
抗战爆发后,大量人民为躲避战火内迁。人口内迁对四川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工业、商业、农村经济等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抗战时期人口内迁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四川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抗战时期 人口内迁 四川经济 
《广西日报》(桂林)广告风格形成的因素分析——抗战时期《广西日报》(桂林)广告研究系列之三
《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8期64-67,共4页陈洪波 
抗战时期,《广西日报》(桂林)较少奢侈品广告,广告风格朴素,这与广西复杂的社会因素有关。广西当局戒奢从俭理念、社会治理风格以及国民战时经济政策、新生活运动开展、沿海人口内迁等因素对《广西日报》(桂林)广告风格和内容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广告风格 国民战时经济政策 新生活运动 人口内迁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川人生活方式变迁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7期19-23,共5页苏东来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的人口被迫内迁西部,对后方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使沿海地区先进的生活习俗、文明方式在内迁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战时大量人口内迁四川,迁川的外省人与四川人之间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彼此...
关键词:人口内迁 四川 生活方式 
《抗日战争时期人口内迁研究》出版
《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第4期30-30,共1页敖凯 
程朝云的《抗日战争时期人1:7内迁研究》一书,以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的战区、沦陷区人口向后方的迁移为研究对象,该书鉴于学界目前对战时人口迁移的研究大多偏重于某一方面、或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域的现状,重在对战时人口内迁问题作整体...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人口迁移 内迁 第二历史档案馆 出版 档案史料 整体性研究 全面抗战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对重庆的负面效应被引量:5
《求索》2012年第5期57-60,共4页朱海嘉 常云平 
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到后方对陪都重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人口过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口过多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过多的劳动力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人口密集也引发疾病...
关键词:抗战时期 人口内迁 重庆 负面效应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被引量:3
《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111-116,共6页谭刚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研究"(批准号:2010ZGLS31)
抗战时期的人口内迁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内迁运动,至少超过一千万的沿海人口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入西部大后方。大量人口内迁,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大后方城市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习俗现代化。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
关键词:抗战时期 人口内迁 西南大后方现代化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的历史考察被引量: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40-44,共5页刘鹤 
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湘西民族地区。内迁人员迁入和兴办机械半机械化企业,加速了湘西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同时,大量人口内迁产生的巨大消费量也使湘西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加速。
关键词:抗战时期 内迁人口 湘西 经济 工业化 
抗战时期内迁人口与湘西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考察被引量:3
《求索》2011年第10期237-240,共4页刘鹤 
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湘西。内迁人口拉动市场需求,使湘西大米、茶叶等食品商品化进一步提高,也使纱布、民族饰品生产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内迁人口对文化用品和陶器、工艺品等生活用品的需求促进了湘西经济市场化的提高。大量人口内迁,...
关键词:抗战时期 人口内迁 湘西 经济 市场化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对陕西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被引量:2
《西安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105-107,共3页张颖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由于战争的原因,中国东部沿海沿江以及华北、中原等地的工业、党政机关、高校等机构被迫向西部地区迁移,加之难民潮的出现,形成了各种类型人口的战时逆向流动。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层次的大量外...
关键词:抗战时期 人口内迁 社会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