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话语

作品数:35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谢维营牛学智孙秀昌杨经建陈雪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上饶师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哲学动态》《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文学理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20世纪初期中国人文话语中的科学话语及其质疑——兼谈鲁迅早期的五篇论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26-34,共9页罗雅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项目编号:20&ZD280)。
科学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成为启蒙之利器,知识人大胆地挪用19世纪科学话语来阐释人文问题,在如何理解“人”的问题上可分出“人是物质”与“人是动物”两条基本路径。这一热潮固然挑战了传统的天理-人欲观念,但也抹消了人之为人的独特性,...
关键词:科学话语 人文话语 启蒙话语 鲁迅 
漫谈符号学的学术功能辨析——论“创作”的思想性与“研究”的理论性之别
《符号与传媒》2011年第2期3-30,共28页李幼蒸 
本文拟按照符号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辨析“人文话语”构成中的“功能二分法现象”,亦即创作与研究。为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大方向”区别;2.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的功能区别;3.小说...
关键词:人文话语 创作 研究 存在主义 结构主义 电影 媒体 儒学 汉学 
后现代性与“后新时期”被引量:15
《文艺研究》1993年第1期41-43,共3页张颐武 
“后现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它是一个幻象,一种真实,还是学院隐士们的新的理论杂耍? 不管我们对“后现代”有什么看法,有关后现代与中国的讨论正在展开,它在我们人文话语中的位置似乎也越来越重要了,这景象本身就值得注意。因为“后现...
关键词:后现代性 “后现代” 后新时期 后现代主义 人文话语 文化理论 北京大学 第三世界文化 学院 景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