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意义

作品数:325被引量:54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岱王永强李成坚程宇静程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艺术—美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之魂,丹心铸就——吴为山红色雕塑的人文意义
《艺术工作》2023年第4期6-13,F0002,1,共10页邵晓峰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百年雕塑研究》(立项号:18ZD18)第一子课题《砥砺铭史—中国百年主题性雕塑研究》(邵晓峰主持)阶段性成果。
吴为山的红色雕塑,既体现出红色革命文化,也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中华民族的品格,更蕴含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内涵与情怀。本文主要从塑造革命导师的伟大精神、凝固重大事件的历史瞬间、阐发模范人物的高尚情怀三方面进...
关键词:丹心铸就 吴为山 红色雕塑 新时代意义 
白马湖畔功与名,深藏岁月不知时——画展“长松山房之约”历史花絮解读
《书与画》2020年第9期40-44,共5页陈姗 
多年以前,浙江上虞的白马湖畔有几座房子,矗立在民国的烟雨间,其中一处是长松山房,一处是双清楼。长松山房是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的居所,而双清楼则是革命家、艺术家何香凝的小居。何香凝与经亨颐曾是书画挚友、革命战友,20世纪30年代...
关键词:何香凝 毗邻而居 浙江上虞 经亨颐 人文意义 廖承志 白马 
辽金雕塑的历史人文价值被引量:1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3期28-29,共2页贾婷婷 
雕塑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展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雕塑能够更好地展现国家悠久的文化以及厚重历史人文。辽金雕塑是最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雕塑类型,具有非常鲜活的生动感。同时作为时代文化的缩影,雕塑这一古老的艺术形...
关键词:辽金雕塑 辽金文化 人文意义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绘画--评《图说中国绘画史》被引量:1
《中国高校科技》2018年第7期I0002-I0002,共1页巫极 
人们对中国绘画发展及沿袭历程的研究由来已久,已取得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成果。不过,中国学者现有的研究大都是从传统的角度出发,他们结合中国传统人文意义对绘画背后的内涵进行探析,但他们却忽略了对绘画作品画面最本质的研究和最本...
关键词:中国绘画 图说 人眼 西方 文献资料 中国学者 人文意义 绘画作品 
文明互鉴中的广东百年美术
《国画家》2017年第5期6-7,共2页邵晓峰 
引言2017年7月14日,"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广东美术第一次在北京进行大规模的全面展示,作品布满中国美术馆的三层空间。为进一步阐释大展的艺术内涵、学术价值及人文意义,展览同期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众...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 广东 文明 学术研讨会 艺术内涵 人文意义 学术价值 百年历程 
绘画的人本化取向更具有感染力 以时代语境解读国画创作
《新天地》2017年第2期12-13,共2页刘玉璞 
有人认为,绘画的本性是通过笔墨语言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生存之境,它介于音乐与文学的中间地带,构成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的新的艺术形式。中国山水画从发轫到勃兴更有着自己独特的道路与风格,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它一直...
关键词:国画创作 笔墨语言 山水画创作 时代语境 人文精神 艺术形式 人文意义 普通生活 散点透视 傅抱石 
“风景如画”的人文意义
《文化研究》2015年第2期377-390,共14页王中原 
在美学层面,风景如画既是一种自然审美经验,也是一个美学命题,其人文内涵在于从审美层面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同一。风景如画的人文意义是其对于人类历史性生存的理论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在是人类历史性生存的一个理想,风景如画从审...
关键词:风景如画 人文意义 人与自然的同一 
《印说》的重新整理与研究
《中国书法》2015年第2期203-203,共1页吕婷茹 
近期由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朱天曙编校整理的《印说》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严谨科学的调研取证,为研究中国古代印论和篆刻艺术提供了详实的文献原貌与研究成果。朱天曙指出,对周应愿《印说》一书...
关键词:整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教授 书法篆刻 研究成果 篆刻艺术 文艺理论 人文意义 
书院对联的人文意义
《艺术时尚》2014年第4期198-198,共1页伊升 
古代书院的对联以其凝练工整的文字,精巧灵妙的情思,新颖独到的意境,别具风姿的手迹等等,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关键词:书院 对联 人文意义 
诗意,在博大精微中——赵溅球的中国画
《美术界》2013年第4期18-21,106,共4页邵大箴 
读了赵溅球的面,很是感动。在绘事上,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目标,他是如此地顽强和执着!他画故乡洞庭湖畔的景象,民居、渔家、船舶、山岩、庄稼等,痴迷于它们外在的形和内存的美,思考它们存在的价值,发掘它们的人文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 诗意 人文意义 洞庭湖 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