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事件

作品数:488被引量:16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跃兵王振华李志萍王霞刘婉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警察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新闻周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日本人质事件中看“耻感文化”
《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第7期94-94,共1页桥本隆则 
“知耻之人”有时被翻译成“有德之人”。耻感在日本伦理中的权威地位与西方伦理中的“纯洁良心”“坚信上帝”“回避罪恶”相同。
关键词:“耻感文化” 人质事件 日本 西方伦理 权威地位 
菲公布人质事件调查报告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36期16-16,共1页
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9月20日公布了政府有关“8·23”人质事件的调查报告。事件调查和评估委员会提议起诉至少15名在事件中失职者,其中包括多名政府高官和5名媒体工作者。
关键词:人质事件 调查 媒体工作者 菲律宾 委员会 政府 
1983年3月23日 星球大战计划启动
《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10期16-16,共1页
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3月23日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活,首次宣布“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启动,标志着自越战挫败和伊朗人质事件蒙羞后,美国开始主动出击,以扭转在此前一段时间的美苏对抗中略居下风的不利态势。
关键词: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总统 人质事件 
伊朗总统30年来首访伊拉克
《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8期16-16,共1页
伊朗总统内贾德3月2日抵达巴格达,对伊拉克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伊拉克。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发生革命之后,德黑兰和巴格达之间交恶。随后是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和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两...
关键词:伊拉克 伊朗 总统 国家元首 70年代 两伊战争 人质事件 巴格达 
漫长的人质危机
《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30期20-21,共2页刘婉媛 
经过二十多天的僵持,韩国人质事件终于获得积极进展。8月13日下午,塔利班释放了两名韩国女人质。她们乘坐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救护车,到达该组织在加兹尼省的办事处。
关键词:人质危机 国际委员会 人质事件 塔利班 救护车 红十字 办事处 韩国 
内贾德,教士还是总统?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1期68-69,共2页刘婉媛 
在许多人看来,伊朗总统内贾德非常另类。
关键词:总统 教士 人质事件 宗教信仰 伊朗 内贾德 中东问题 
少年中国
《中国新闻周刊》2002年第39期6-6,共1页
俄罗斯为人质事件付出的代价仍在继续:游荡在莫斯科上空的恐怖主义幽灵,将普京心仪已久的世博会之梦撕碎了。世事就是这样,强硬的反恐为普京赢得了国内的支持,但是,对未来安全的忧虑,却使俄罗斯与世博会失之交臂。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上...
关键词:少年中国 世博会 恐怖主义 政治稳定 北京奥运 人质事件 国际认证 经济繁荣 中国未来 经济增长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中国新闻周刊》2002年第35期6-6,共1页
最近常听人宣讲经济学。讲者崇拜科斯、弗里德曼、张五常,甚至有点疯狂。听了很多,只有两个字印象深刻:成本。 他爱用生动的小例子。他问:人类社会为什么有家庭?然后自己回答:因为家庭减少了寻找异性的成本。由此洋洋洒洒分析下去,容易...
关键词:人质事件 经济学 普京 张五常 对中国的影响 俄罗斯人 人类社会 黑金政治 言论自由 莫斯科 
死亡,生存的成本
《中国新闻周刊》2002年第35期18-20,共3页谢荣 
俄罗斯莫斯科的人质事件终于结束。普京政府强硬的态度、果断的措施赢得了许多掌声,但胜利的代价也很惨重。无论如何,120个人质的生命(截止到11月5日)将是普京任期内最受争议的一笔记录。怎样处理人质生命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关键词:莫斯科人 人质事件 俄罗斯人 车臣战争 普京政府 车臣问题 恐怖分子 文化宫 阿尔法 准备活动 
解救人质:历史无经验
《中国新闻周刊》2002年第35期20-25,共6页林钊 
挟持人质是近些年来恐怖主义的惯用套路,它已成为任何一个政府最为棘手的问题。人质的安全和国家的利益往往是各国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的两难抉择。
关键词:解救人质 恐怖分子 直升机 无经验 撒切尔夫人 大使馆 人质问题 特种部队 人质事件 新闻周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