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作品数:155被引量:29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付丽范宇郎荣刚刘芳芳谷峰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武警医学》2024年第9期818-822,共5页张妍 郝福荣 
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2022RKX015)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相比,IMPC具有更高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倾向,整体预后不佳,然而由于IMPC的罕见性,目前仍没有具体的诊疗指南。探索IMPC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对于临床...
关键词:乳腺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机制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4年第15期2465-2469,共5页闫晨名 蔡艺威 程立浩 范晓瑞 贾中明 王晓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0270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7LH072);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202104010995)。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浸润性癌,由于其发病率较低,且通常与其他组织学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存在,极易漏诊。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侵袭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多组学技术的进步,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分...
关键词: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多组学 分子机制 进展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和乳腺X线摄影特征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2024年第13期43-46,共4页陈佳儿 江森 肖莹 李仰康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
关键词: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病理 
不同比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4年第3期330-336,共7页闵丹 刘培 许诗元 喻彤 吴斌 
目的比较不同成分比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微乳头状癌成分占比与IMPC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治疗的121例浸润...
关键词:乳腺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北京医学》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刘文清 王亚军 蔡伟 王晓辉 高巍 
中国乳腺外科青年医师研究课题(CJBSRAF-2022)。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的IMPC患者55例,根据病理诊断学分类中是否伴有其他类型乳腺恶性肿瘤...
关键词:乳腺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病理特征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术后双侧甲状腺及峡部转移1例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3年第10期836-837,共2页薛治乾 范长玲 潘中军 蒲江汉 余华军 
1病例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发现颈前肿物半年,增大伴声音嘶哑1月余”于2020年9月10日入院。查体:甲状腺右叶可触及一大小约3 cm×3 cm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右乳房缺如,右前胸可见一长约28 cm横形手术切口瘢痕,左乳房...
关键词: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
《实用医技杂志》2023年第9期609-613,I0001,I0002,共7页张旭冉 张亚芬 高润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01D11142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2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5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325例患者分为纯合型微乳头状癌及微乳头状癌伴浸润性导管癌(IDC)...
关键词:乳腺肿瘤 微乳头状癌 生存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19期3349-3351,共3页陈威 谭敏华 黄文彦 周泳健 梁清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7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和定量病理学测试分析并随访。结果:27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年龄为(50.8±4.53)岁。单纯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占29.6%...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489-493,F0004,共6页李文仿 昝晓晨 欧琴 龙斌斌 王耕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病理诊断为乳腺IMPC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以IMPC占比<50%及≥50%分为2组,对临床病理...
关键词:乳腺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化 
脂肪酸合成酶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2022年第18期919-925,共7页张婧越 吴开良 吕鉴可 付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173344)资助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5例乳腺IMPC组及105例...
关键词:脂肪酸合成酶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乳腺癌 预后分析 上皮间质转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