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感热

作品数:45被引量:443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栋梁吴国雄钱永甫吕世华李伟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热带气象学报》《气象科学》《地理研究》《地球科学进展》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感热趋势转折特征的季节差异被引量:6
《大气科学》2022年第1期133-150,共18页王慧 张璐 石兴东 李栋梁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98。
本文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PLFIM),分析了1982~2018年青藏高原中东部70个气象站点地表感热趋势演变特征的季节差异,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方差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影响不同季节地表感热变化的关键气象要素。结果显示:(1)高原中东...
关键词:青藏高原 地表感热通量 趋势转折 地气温差 地面风速 年代际变化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盛夏降水特征及对初春地表感热异常的响应被引量:8
《高原气象》2019年第6期1241-1250,共10页王蕊 王慧 李栋梁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9-119);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QX)201306027];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BK20130997)
选用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74个气象站逐月地表感热通量计算资料,及其东部155个常规气象站夏季的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线性回归分析、奇异值分解(SVD)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 西北地区东部 夏季降水 地表感热通量 气候变化 
江淮梅雨异常与东亚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关系被引量:2
《干旱气象》2019年第5期771-780,共10页严凯琳 俞淼 郭黎 廖宏 
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744311)资助
利用1951-2013年江淮地区30个代表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全球地表感热通量和环流场逐月再分析资料,探讨江淮梅雨异常与梅雨期及其前后东亚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相关关系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梅雨前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关键词:江淮梅雨 地表感热通量 相关性 环流场 
欧亚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被引量:6
《气候与环境研究》201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吴荷 陈海山 黄菱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30422;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1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30047;"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区域753站降水观测资料、ECMWF逐月地表感热通量再分析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欧亚大陆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之间的联系及其相关的物理机制。分析发现欧亚大陆中高纬春季地...
关键词:欧亚大陆中高纬 地表感热通量 大气环流异常 长江中下游 夏季降水 
北亚洲大陆冬季地表感热通量对我国江淮梅雨的影响被引量:8
《高原气象》2012年第2期359-369,共11页陈圣劼 李栋梁 何金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59);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GYHY201006038;GYHY200906017)共同资助
利用1979—2008年NCEPⅡ月平均地表感热通量再分析资料、江苏省气象台整编的江淮出入梅日期和全国753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亚洲北部(60°~135°E,32°~75°N,简称北亚洲)大陆冬季地表感热通量对我国江淮梅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关键词:北亚洲大陆 冬季 地表感热通量 江淮梅雨 东北冷涡 
西北地区冬季地面风速特征及其与春夏季地表感热的关系被引量:9
《干旱区研究》2011年第4期677-687,共11页陈娟 李栋梁 王慧 陈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59);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IAM200801)共同资助
利用EOF、气候突变检测及相关统计方法,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近37年(1970-2006)冬季地面风速的时空异常,并对近25年(1982-2006)西北干旱区春、夏季地表感热的时空异常变化及其与前期冬季风速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西北地区...
关键词:地面风速 地表感热 EOF分析 相关统计分析 气候突变 西北地区 
春季亚洲中东部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8
《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第3期310-321,共12页王林 刘鹏 林朝晖 秦正坤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7BAC29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30103;40821092
采用195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逐月感热通量资料,分析了亚洲中东部春季近50年地表感热通量的气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亚洲中东部春季地表感热通量的高值区位于华北、西北和印度地区;低值区主要位于东北、江南和蒙古国北部;青...
关键词:感热通量 夏季降水 陆气相互作用 REOF 相关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