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盐所

作品数:19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王东吴永庆毛朝梁杨建华张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东科技》编辑部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为国创材,以启山林——对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近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年第10期1783-1791,共9页王东 苏良碧 杨建华 史迅 闫继娜 毛朝梁 仲鹤 吴永庆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硅酸盐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机构之一。作为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以来的主体攻坚力量之一,上海硅酸盐所的成长镌刻了中国科学院...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上海硅酸盐所 为国创材 “两弹一星” 抢占科技制高点 
上海硅酸盐所在浮区法生长Ce∶GGAG闪烁晶体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稀土》2023年第2期109-109,共1页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石云等人开展了低Ga含量Ce∶GGAG(Ga/Al比为2/3)的光浮区法(optical floating zone method,OFZ)晶体生长和闪烁性能研究。与传统的提拉法(CZ)法和微下拉法(m-PD)法相比,光浮区法在晶体生长过程...
关键词:浮区法 晶体生长 闪烁性能 闪烁晶体 提拉法 高熔点 
上海硅酸盐所高温压电陶瓷材料研究取得进展被引量:1
《化工新型材料》2022年第9期163-163,共1页新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压电陶瓷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通过离子对效应和A/B位协同掺杂改性来提高BIT基陶瓷的压电性能,并探究了结构与压电性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根据独特的层状晶体结构特点,运用等价离子对调控策略,设计出Bi_(4...
关键词:压电陶瓷材料 构效关系 压电性能 离子对效应 调控策略 掺杂改性 高温压电陶瓷 
做实党员“双报到”,战疫大考显担当——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战疫侧记
《上海支部生活》2022年第6期42-43,共2页毛朝梁 周世亮 仲鹤 
今年春天,疫情突袭上海。3月24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出致全市共产党员的一封信,要求全体党员带头亮明党员身份、落实“双报到”要求,主动到对口联系或所在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并肩作战,接受居村党组织统一指挥,在疫情排查,小区封控、群...
关键词:对口联系 党员干部 党员身份 村党组织 一封信 共产党员 基层干部群众 统一指挥 
上海硅酸盐所在空气正极结构设计和催化调控研究中获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2021年第10期272-272,共1页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团队在空气正极结构设计和催化调控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基于"金属纳米钻"技术制备出嵌合纳米金属钌的自支撑碳基空气正极。研究团队通过精确控制金属催化剂在碳载体中的嵌入...
关键词:放电深度 锂氧气电池 金属催化剂 碳载体 放电产物 能源材料 接触界面 电荷转移 
上海硅酸盐所在高温电解水蒸汽制氢技术研究中获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2021年第6期235-235,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带领的团队面向高温电解水蒸汽制氢的应用方向,在高温质子导体材料的基础研究和电解水蒸汽制氢系统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制的管式高温电解堆连续运行超过1万小时。相关材料体系的研究...
关键词:制氢系统 高温质子导体 制氢技术 高温电解 水蒸汽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连续运行 上海硅酸盐所 
上海硅酸盐所提出锂金属电池负极的非消耗型氟化流体界面调控策略
《浙江化工》2021年第5期27-27,共1页
基于目前含氟电解液添加剂和表面氟化策略面临的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驰麟团队提出了一种“非消耗性”和“可流动性”氟化界面的新概念,通过将一种全氟聚醚(PFPE)油滴分散到电极表面,以调控锂离子沉积行为和稳定锂...
关键词:电解液添加剂 锂负极 锂离子扩散 消耗性 消耗型 表面氟化 循环过程 可流动性 
上海硅酸盐所研制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化工新型材料》2021年第2期5-5,共1页新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成铁与常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团队通过对传统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硅酸盐和磷酸盐等)进行热还原处理,研制出新一代"黑色生物活性陶瓷",...
关键词:生物活性陶瓷 还原处理 组织再生 研究团队 应用领域 疾病治疗 黑色 硅酸盐 
上海硅酸盐所有机热电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2021年第1期280-280,共1页新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慧和研究员陈立东利用功能基元随机共聚策略,将给-受体型构筑单元和联噻吩单元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共聚,获得一系列新型导电高分子,实现掺杂效率和迁移率的协同优化,为高性能聚合物热电材料的...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 高性能聚合物 协同优化 热电材料 迁移率 功能基 掺杂效率 结构设计 
上海硅酸盐所在多功能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研究中获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2020年第11期283-283,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常江、吴成铁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原位光热治疗、荧光监测光热治疗温度并修复烫伤组织的光热测温生物活性材料研究方面获得进展。该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能产生光热效应以杀死肿瘤、通过荧光监测肿瘤...
关键词:光热治疗 生物活性玻璃 生物活性材料 光热效应 烫伤 研究团队 上海硅酸盐所 肿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