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统

作品数:126被引量:54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孙柏年解三平吴靖宇肖良闫德飞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石油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云南腾冲上新统Platycladus tengchongensis sp.nov.表皮构造与古CO_2恢复
《地学前缘》2017年第1期65-77,共13页邓鹏 董俊玲 王姿晰 王雪莲 杨国林 何雨栗 华一帆 孙柏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82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02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生创新项目(lzujbky-2015-200);国家质量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10730136)
在云南腾冲上新统芒棒组发现了角质层保存完好的侧柏化石。通过与已知化石种及最近亲缘种的宏观形态和微细构造特征对比,建立一新种Platycladus tengchongensis P.Deng et B.N.Sun sp.nov.。基于当前新种与现生种Platycladus orientali...
关键词:表皮构造 古大气CO2 侧柏 上新统 腾冲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上新统侧积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1
《古地理学报》2013年第6期787-794,共8页卓海腾 王英民 徐强 李冬 王永凤 周川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9CB2194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372115)联合资助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剖面、切片和属性解释,在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东方1-1地区发现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体。按照侧积复合体弯曲度大小可分为高弯度型和低弯度型两类,在地震剖面上均以叠瓦状强振幅反射为主要识别标志,不同之处是前者在平面...
关键词:南海 莺歌海盆地 侧积复合体 重力流水道 叠瓦状反射 
甘肃董湾晚新近纪地层及中新统/上新统界线被引量:3
《古脊椎动物学报》2011年第2期229-240,共12页刘丽萍 郑绍华 张兆群 王李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720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0);中国科学院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资助
古地磁测年表明,甘肃董湾晚新近纪剖面代表了7.3~3.5 Ma间的连续风成古土壤堆积。在74.8 m厚的剖面上,发现了小哺乳动物化石层位40个,共产出小哺乳动物39种。根据小哺乳动物组合特点,董湾剖面可以划分出4个生物地层带,Ⅰ+Ⅱ带为晚中新...
关键词:甘肃董湾 晚中新世-早上新世 生物地层 榆社阶 界线层型 
中国陆相上新统高庄阶被引量:11
《地层学杂志》2010年第3期225-240,共16页邓涛 侯素宽 王太明 穆永清 
全国地层委员会新近系地层建阶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0730210);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No.2006FY1203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806400)资助
199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将中国新近纪上新世分为早、晚两期,分别命名为高庄期和麻则沟期,年代地层单位高庄阶即对应于高庄期。"高庄"一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高庄组,典型剖面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桃阳—高庄—赵庄。高...
关键词:生物标志 古地磁年龄 年代地层单位 高庄阶 上新统 中国 
甘肃石包城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及与阿尔金断裂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地质科学》2010年第1期181-193,共13页冯志硕 张志诚 李建锋 郭召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67213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7CB411305)联合资助
阿尔金断裂是由阿尔金主干断层及其它次级断裂组成的巨型走滑断裂系,其分布规律符合左行走滑挤压模式。石包城盆地位于阿尔金断裂带内,为祁连山所围限,面积大约为3 000 km^2。通过对盆地上新统地层、砾岩砾石成份、古流向等沉积特征的...
关键词:石包城盆地 沉积特征 阿尔金断裂 上新统 古流向 
云南保山上新统前灰背栎Quercus presenescens角质层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7
《古生物学报》2009年第4期654-661,共8页李娜 孙柏年 吴靖宇 闫德飞 肖良 戴静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701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012;40772012)资助项目
在云南保山羊邑煤矿上新统羊邑组发现了一栎属高山栎组植物压型化石,根据叶形态和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将其鉴定为前灰背栎(Quercus presenescens Z.K.Zhou)。该标本具有之字形中脉,叶最宽处形成一矩形区域,叶缘略反卷的特征,与已报道的前...
关键词:前灰背栎 化石角质层 微细构造 古气候 上新统 云南 
云南保山上新统黄背栎Quercus pannosa Hand.Mazz.角质层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8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6年第1期23-30,共8页肖良 孙柏年 阎德飞 解三平 韦利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37201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No.10417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06CB701400);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No.ZS031A25002Z);兰州大学交叉学科青年创新研究基金(No.LZU200310)资助
在滇西保山上新统首次发现了黄背栎(Quercuspannosa)压型化石,并分析了角质层构造。其特征主要为: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垂周壁微弯曲,脉络为网格状,无毛基;下表皮具环列型气孔器,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垂周壁...
关键词:黄背栎 化石角质层 上新世 古环境 滇西 
云南腾冲上新统植物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表皮微细构造研究被引量:1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5年第4期392-399,共8页韦利杰 孙柏年 解三平 闫德飞 肖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37201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0417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701400);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ZS031-A25-002-Z)资助完成。
研究的樟科植物化石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 Merr.)采于云南腾冲上新统芒棒组,它在滇西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分析,揭示了其表皮微细构造特征。通过与现生油丹表皮构造和叶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关键词:化石油丹 表皮构造 上新世 云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