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本主义

作品数:42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文娟绪红霞张明仓张成岗王文东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年与社会(下)》《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宗教学研究》《绥化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犹太精神刍议被引量:2
《宗教学研究》2021年第1期226-233,共8页傅有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文明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12&ZD101)的中期成果
犹太民族在其产生、成长的过程中积淀成了自己的心理定式,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性、气质和品质,即犹太精神。本文借助比较方法,通过对犹太教的经典文本和历史研究,结合对犹太人生活习俗的观察和省思,从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认知与行为方...
关键词:犹太精神 神本主义 崇尚德行 求异自立 学而不厌 坚毅不屈 
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两希神话思想特色之不同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126-129,共4页曹炫洁 
古希腊神话与古希伯来神话因其不同的文化底蕴,散发出各自的文化魅力,也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特征。在对世界起源、神的世界、神与人三方面的探究中,可以发现,两者的本质不同在于:前者是以人为本的世俗人本主义,后者是以神为本的神本主义。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 古希伯来神话 人本主义 神本主义 
中华文化重要特点是自觉和自律
《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9期11-11,共1页
楼宇烈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中华文化重要特点是自觉和自律。自觉就是认识到人类跟万物不同,成己成物;自律就是要求人类管理好自己,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我们把这种自觉和自律总结为人本精神。这种人本精神早在西周就已经确立,...
关键词:中华文化 自律 自觉 《人民日报》 人本精神 神本主义 理性智慧 中世纪 
近代西欧哲学的人文精神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104-105,共2页樊佳奇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在不断的为其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一般来说,学界认为人文精神的真正起源来自古希腊传统,区别于如今对人文精神的一般性误读,近代西欧哲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更像是源自文...
关键词:近代西欧哲学 人文精神 人本主义 神本主义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
《改革与开放》2017年第19期102-104,共3页涂文章 
纵观世界历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至启蒙运动时期是西方人把“神本主义”逐渐驱除出舞台中心,而把“人本主义”放到最为显眼位置的一段历史进程。中世纪,西方欧洲经历了一系列从思想活动到社会实践活动的转变过程,人们的观念已然发生...
关键词:文艺复兴时期 启蒙运动 社会实践活动 世界历史 神本主义 历史进程 人本主义 思想活动 
谈商周时期“神本”思想以及向孔子“人文”思想的转变
《成功》2017年第18期240-240,共1页许耀心 
神本主义是商与西周前期文化最重要的本质特征。通过重点介绍神本主义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特点,从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等不同角度,分析商周神本主义文化产生原因与走向衰落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发生期...
关键词:商代 西周前期 神本主义 人权和皇权 以人为本 
“韩书力西藏绘画展”在沪隆重开幕
《美术》2016年第12期136-136,共1页
10月27日,由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联、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办,上海市美协、西藏自治区美协、中华艺术官承办的“韩书力西藏绘画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展出韩书力各个时期作品近200件,包括布面重彩、团扇及扇画、织...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 韩书力 绘画展 文化理念 上海市 雪域高原 人本主义 神本主义 
古希腊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演变——以《荷马史诗》与《神谱》为视角
《芒种(下半月)》2015年第11期53-54,共2页王天菲 
本文从古希腊黑暗时代的史诗著作《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Hesiod)《神谱》入手,对古希腊神话的产生背景、神人同形同性、神性与人性的对抗以及"神性(命运)—英雄—人性"的嬗变过程进行梳理论证,探讨古希腊人如何逐渐由神性演变为人性,...
关键词:黑暗时代 《荷马史诗》 《神谱》 古希腊 人本主义 神本主义 
神本主义对专制和民本的超越——墨家“尚同”说评议被引量:2
《职大学报》2014年第6期20-23,共4页高深 
学术界对于墨子"尚同"说一般持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一派主张"尚同"专制说,另一派主张"尚同"民主说。我们认为,这一论争主要源于对"专制"概念的抽象化理解和墨子"尚同"说的复杂性。墨子"尚同"说既有"专制"又有"民主",然而这两者皆非"尚同"...
关键词:尚同 专制 民主 神本主义 
好莱坞宗教电影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以电影《埃及王子》为例
《青年与社会(下)》2014年第6期338-339,共2页王红霞 
电影《埃及王子》以《圣经·出埃及记》为基础,对一个耳熟能详的宗教故事进行了好莱坞式的改编。电影《出埃及记》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基调,彰显着人的精神,凸显着娱乐性。而文本的《出埃及记》则表现出宗教的基调,强调了神的威严,体...
关键词:出埃及记 埃及王子 现实主义 神本主义 好莱坞影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