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抬升

作品数:43被引量:46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许冲徐义刚何斌邓罡肖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天然气地球科学》《科学24小时》《教学考试》《地理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茶卡:高处一片青盐世界
《柴达木开发研究》2023年第2期68-71,共4页杨林 
亿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逐渐抬升与形成。在地壳抬升过程中,部分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而形成了湖,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据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樊启顺介绍,在距今约15000年的晚冰期时期,茶卡盐湖还是...
关键词:茶卡盐湖 印度板块 欧亚板块 中国科学院 地壳运动 地壳抬升 石盐 青海盐湖研究所 
干旱、半干旱区地貌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龙洲丹霞位于陕西省靖边县,被称作中国的“波浪谷”,这里岩石的复杂层面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日积月累,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砂岩,形成层叠状的结构。后来...
关键词:前侏罗纪 地壳抬升 地下水 红沙 陕西省靖边 崩塌 沙丘 半干旱区 
全球尺度上大陆地壳抬升的时间、机制与效应是什么?被引量:1
《地球科学》2022年第10期3796-3797,共2页王伟 
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大陆地壳也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发现在地球演化早期,地球表面主要被广阔的海水覆盖,并未出现如今山川叠峦的地貌特征.现今,海平面之上的陆地约占陆壳总体积...
关键词:地球表面 地球演化 大陆地壳 大气圈 地球科学领域 岩石样品 地质记录 机制与效应 
柴埠溪岩溶峡谷景观被引量:1
《中国矿业》2019年第A01期368-370,共3页林永生 邹胜章 谢浩 李军 
国家研发计划课题资助(编号:2017YFC0406104);中国地质调查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资助(编号:JYYWF2018200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资助(编号:DD20160302;DD20190825)
柴埠溪岩溶峡谷位于鄂西南岩溶山区,岩溶形态丰富多样,岩溶景观主要为峰林、象形山、洞穴、天生桥等。峡谷以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组的白云岩地层为物质基础,在地壳抬升,河流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形态优美。峡谷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旅游价...
关键词:柴埠溪 岩溶峡谷 地壳抬升 岩溶景观 
河流阶地地貌
《教学考试》2018年第54期15-16,共2页李兴防 
河流通常是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河流一般是以高山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常见、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关键词:河流比降 河流阶地 地壳抬升 阶地面 形成时期 堆积阶地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8年第9期58-75,共18页冯春艳 
关键词:石灰岩 构造等高线 地壳抬升 向斜山 
黄土高原真的是风吹来的吗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年第11期46-47,共2页唐友能 程晓婷 刘雨娇 
文章解释了黄土高原的成因是地壳抬升所致,而不是“风吹来的”,风吹来的只是高原上覆盖的黄土层而已。黄土高原的成因重点应该说明其为什么变高,而不应该止步于它是怎么变黄的这一语言逻辑误区。
关键词:黄土高原 黄土覆盖 地壳抬升 风成说 
神奇的砾岩——帕米尔高原科考笔记(八)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7年第11期38-43,共6页忠东 
在组成地球的各种岩石中,砾岩是一个另类。这种由大大小小,不同成份浑圆状卵石重新聚合胶结而成的岩石,往往形成于大规模造山运动之后,是地壳抬升最为有力的证据。帕米尔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结合部的昆仑山前山地带,便分布着这样的岩石。...
关键词:帕米尔高原 砾岩 塔里木盆地 笔记 造山运动 地壳抬升 岩石 昆仑山 
“岩石圈和地壳物质循环”考向剖析和知能储备
《教学考试》2017年第36期6-8,共3页熊定富 
自然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遵循物质的循环运动及其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换规律。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包含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和洋流、生物循环等,其中因地壳物质循环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塑造了独特的地貌...
关键词:地壳物质 能量交换 沉积岩层 岩石类型 褶皱运动 地壳抬升 地层年代 岩石圈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测试
《地理教育》2017年第9期43-44,共2页孙娉 张红霞 曹瑞建 李蒙 
一、单选题罗赖马山位于南美洲的北部。该山下部为坡度和缓的"基座",上部为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峰",因此被称为"桌状山地"。"山峰"主要由砂岩构成,长为14千米,宽约5千米,海拔2 810米。图1示意罗赖马山景观。据此完成1~3题。
关键词:地表形态 桌状山 地壳抬升 大瓦山 外力作用 大理石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意大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