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形变特征

作品数:53被引量:36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孟国杰任金卫王琪郝明江在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长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太原盆地地壳形变特征及其反映的强震危险性
《地震地质》2025年第1期189-213,共25页陈倩 张竹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0104);第2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综合研究专题(2019QZKK0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U2239202)共同资助。
文中根据地震地质和深部探测资料构建了太原盆地东、西2条边界断裂精细的三维几何模型,并基于该几何模型构建了太原盆地的地块-断层运动学模型。模型约束主要来源于包含137个站点的GPS速度场及已有的区域构造研究结果。按照先验信息的特...
关键词:太原盆地 地块-断层运动学模型 地壳变形 闭锁程度 地震危险性 
利用GPS数据研究中缅边界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3年第6期587-599,共13页邹芳 孟国杰 吴伟伟 Myo Thant 赵倩 赵国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YFE0108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41874024,42274017);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4220401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EAIEF20220404)。
中缅边界地区位于缅甸弧东缘—青藏高原东南缘—巽他板块的衔接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区内多条活动断裂横跨中缅两国.为了研究中缅边界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本文收集处理1998至2020年中国和缅甸的GPS数据,获得了中缅边界地区高空间分辨率...
关键词:中缅边界地区 地壳形变 GPS融合速度场 应变积累 构造活动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地壳形变特征初探被引量: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3年第7期669-673,共5页蔡小超 唐红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08228)。
基于2013~2021年4个GPS周期运动场数据,计算获得各周期应变场结果,探讨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4个周期的应变场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主应变能够更好地反映单点主压-主拉的应变特征;2)应关注最大剪应变率场高值集中区,2016年...
关键词:门源地震 应变场特征 GPS形变数据 震源机制 构造活动 
基于震源应力与GPS应变分析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其邻区地壳变形特征被引量:5
《地震研究》2022年第4期526-534,共9页张晨 季灵运 朱良玉 徐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4061);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0083)联合资助。
利用1976—2020年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邻区M_(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了研究区域的震源应力场,并结合区域GPS应变率场,分析了该区域现今地壳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在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以及块体内部,最大水平应力SHmax方向与GPS...
关键词: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GPS应变 地壳形变特征 
基于GNSS的2020年伽师M_(S)6.4地震前地壳形变特征被引量:4
《内陆地震》2021年第4期354-362,共9页朱治国 刘雷 高荣 李桂荣 
2020年自治区创新环境(人才、基地)建设专项—自然科学计划(2020D01A85);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3JH-202002024);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03006-2)。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南天山区域2015~2019年GNSS观测资料解算得到南天山区域地壳运动速度场,并应用最小二乘配置法则计算区域应变场,南天山区域地壳运动速率不均匀,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在盆山交接的柯坪断裂区域地壳运动速...
关键词:陆态网络 南天山 构造应变场 速度场 
GPS观测与数值模拟揭示的滇西北地区地壳形变特征及主要断层运动变化被引量:1
《地质学报》2021年第11期3205-3219,共15页李腊月 刘峡 万永魁 郑智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C150330506);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课题(编号2019010203、2020010223)联合资助的成果。
滇西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强震孕育背景显著。本文利用滇西北地区不同期次(1999~2007期、2013~2018期)GPS观测数据解算地壳应变率场,分析地壳应变率场的动态演化特征。以不同期次GPS观测数据作为边界约束,利用二维有限元接触计算,模拟给...
关键词:GPS观测 GPS应变率场 数值模拟 断层运动 滇西北地区 
基于GNSS观测研究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震后地壳形变特征及其机制被引量:2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1年第8期833-840,共8页姚未正 徐克科 朱绪林 邵振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4041);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6GGJS-04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7M610954);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B2017-15)。
收集及处理尼泊尔境内的GPS连续观测站和中国藏南地区的GPS基准站数据,获得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震后3 a的GPS水平形变场。结果显示,尼泊尔地震的震后形变主要分布于尼泊尔北部及中尼边境区域,且东西方向形变较小,南北方向形变较大...
关键词:尼泊尔地震 震后形变 震后余滑 粘弹性松弛 
华北平原及其临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1年第2期117-123,共7页刘同文 王慧敏 吴啸龙 张志进 
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19JK0523)。
华北平原及其周缘地壳是我国境内西太平板块北西(NW)向挤压与青藏高原北东(NE)向扩张两大构造机制的交汇部位。首先基于研究区域的实测GPS速度场计算了研究区域无整体旋转速度场;然后采用基于球坐标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整体解算了研究区...
关键词:华北盆地 郯庐断裂 无整体旋转速度场 GPS应变场 震源机制解 地壳应力场 
基于GPS应变与震源机制解应力反演喜马拉雅构造带现今地壳形变特征被引量:9
《地球物理学报》2020年第8期2924-2939,共16页吴啸龙 向洋 汤伏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069);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19JK0523)联合资助.
喜马拉雅构造带及其临近区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前缘地带.本文利用GPS实测速度场与震源机制解数据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域现今地壳岩石圈表面的GPS应变场及岩石圈内部的主应力分布,研究了印度板块持续挤压作用下板块边界带...
关键词:喜马拉雅构造带 GPS速率剖面 GPS应变场 震源机制解 地壳应力场 
GPS坐标时间序列严密三维噪声模型建立方法被引量:7
《测绘学报》2019年第9期1205-1205,共1页马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1525014);2018年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岗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2018K134)
积累多年的GP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被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实现坐标时间序列中噪声与信号的有效分离并建立顾及不同分量噪声之间相关性的严密三维噪声模型,有助于确定测站线性以及非线性运动参数估值更加真实的不确定...
关键词:三维噪声模型 GPS坐标 时间序列 非线性运动 GPS基准站 地壳形变特征 地球参考框架 地球动力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