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观测

作品数:399被引量:2835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顾国华朱守彪甘卫军郭良迁王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利用GPS观测中国大陆固体地球潮汐形变
《地球物理学报》2024年第5期1746-1766,共21页韩昆延 袁林果 姜中山 由晓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4021,41904015)资助。
利用中国陆态网242个GPS连续观测站超过10年的观测数据,采用精密单点定位静态方法获得了八个主要潮波的三维潮汐位移.与建模值对比结果表明,GPS观测潮汐位移的精度可达亚毫米级.进一步将GPS观测值与OTL(Ocean Tide Loading)建模值对比,...
关键词:GPS 固体潮 海潮负荷效应 地球模型 滞弹性散耗效应 
信控交叉口公交专用车道动态共享实时控制方法被引量:2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98-109,共12页刘嘉晖 陈科 陈群 
湖南省社科基金智库专项(19ZWC03)。
针对目前交叉口拥堵、公交专用车道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信控交叉口公交专用车道动态共享实时控制方法。利用GPS定位实时获取交叉口处公交车的位置,并通过交通检测设备获取专用道内小汽车车辆数,结合主信号显示情况综合计算当前时刻...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 车道共享方案 建模仿真 公交专用车道 GPS观测 交叉口延误 
GPS观测的嘉黎断裂西段典型构造区域地壳变形特征
《测绘科学》2024年第3期27-35,共9页赵天祥 苏小宁 朱庆 赵国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4003,41604007);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2JR5RA315);兰州交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1003)。
为了确认嘉黎断裂带西段的走滑与拉张并存地壳变形特征这一预研论断,通过在关键构造部位布设5个GPS流动观测站,获得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场,并结合跨断层GPS基线方法定量给出了不同断层的滑动速率。通过实验获得的大地测量观测资料...
关键词:嘉黎断裂 GPS数据处理 跨断层基线 滑动速率 变形特征 
基于黏弹模型的鲜水河断裂震间闭锁状态研究被引量:1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1期138-151,共14页朱亚戈 刁法启 陈飞 王阅兵 邵志刚 汪荣江 熊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150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31072)资助。
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状态是定量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关键依据,然而相对于同震破裂或震后余滑来说,断层闭锁引起的地表变形较弱,利用地壳变形资料获取可靠的断层闭锁状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考虑地震周期过程中的黏弹松弛效应和其他模...
关键词:断层运动学 黏弹松弛效应 GPS观测 地震危险性 2022年M6.8泸定地震 
高频GPS观测发现可靠的大地震前兆信号?
《科学通报》2023年第33期4442-4444,共3页刘志军 刘静 邵志刚 
地震是地球上重要且频发的一种突发事件,并引发多种高危险链生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对地震预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Geller等人[1]为代表,认为地震不可预报.地震过程是非线性自组织系统,混沌理论框架下,可以对地...
关键词:地震预报 前兆信号 地震事件 地震过程 自组织系统 混沌理论 统计描述 自然现象 
GPS观测到的2004年印度洋9.3级等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被引量:1
《地震科学进展》2023年第9期437-448,共12页顾国华 王武星 
中国地震局老专家科研基金课题(202205)资助。
2004—2012年印尼西部海域发生多次大地震,其中2004年印度洋9.3级巨震为21世纪以来全球最强。利用印尼及其邻近区域35个GPS连续观测站和中国内地北京附近的GPS连续观测站BJFS站全球参考框架坐标时间序列,可得到以BJFS作为核心站的区域...
关键词:GPS GNSS 同震水平位移 印尼西部海域大地震 前兆形变 地震预测 
GPS观测得的2023年2月土耳其双震前后的地壳形变被引量:3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2023年第6期636-644,共9页顾国华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双震,相隔仅9小时、相距近,都是近直立断层走滑型地震,是利用GPS观测研究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稀有震例。利用美国网站得到131个GPS站欧亚(板块)参考框架位移数据,分析了2次地震前后的地壳形变。同震水平位移是...
关键词: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同震水平位移 地壳形变 土耳其大地震 地震预测 
基于GPS观测的青藏高原南部构造变形及深部流变结构研究
《测绘学报》2023年第1期173-173,共1页田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40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M710012);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ED2022B02)。
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模式及动力学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地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中以两大端元学说:“大陆逃逸(块体变形)”和“地壳增厚(连续变形)”最为著名。虽然有研究指出现有的地学资料还无法明确区分青藏高原的运动学机理到底属于哪种...
关键词:构造变形 连续变形 动力学机制 地壳增厚 变形模式 流变结构 GPS观测 大地测量数据 
基于GPS技术研究云南及周边地区现今地壳形变被引量:1
《测绘学报》2022年第10期2240-2240,共1页胡顺强 
地震数值预测联合实验室开放基金(2021LNEF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192,42074024)。
云南及周边地区位于全球活动性最强的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带的东南侧,该地区是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了解岩石圈板块变形和动力学的理想实验室。随着GPS观测数据的积累,获得的GPS坐标时间序列中不仅存在着长期的线性运动,...
关键词:GPS观测数据 坐标时间序列 非构造形变 块体运动 GPS技术 地震灾害 陆态网络 欧亚板块 
青藏高原东缘扶边河断裂周边地壳密度及垂向构造应力特征被引量:2
《地震地质》2022年第3期578-589,共12页张国庆 祝意青 梁伟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4082,41874092);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14304)共同资助。
文中基于扶边河断裂周边的2条重力和GPS观测剖面数据计算了该地区的重力异常,并利用该异常反演了马尔康-小金地区周边的地壳密度结构与垂向构造应力,分析了该地区的隆升机制;同时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历史发震情况及多年尺度的区域流动重...
关键词:扶边河断裂 重力和GPS观测 重力异常 垂向构造应力 地震危险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