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符号

作品数:108被引量:18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卢兆旭张骏德战迪王海洲杜晓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作为符号的枪声——符号学视阈下《万尼亚舅舅》中枪击声的戏剧特征
《戏剧之家》2024年第28期34-37,共4页武杰 
2023年度河北传媒学院课题“声音符号联通戏剧时空——符号学视阈下契诃夫《万尼亚舅舅》戏剧特征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KT202338。
契诃夫的多幕剧以其静态的戏剧结构和潜流化的戏剧矛盾而著称。然而,剧中却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外部暴力事件:枪击。枪声作为声音符号,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枪声的发出和接收是一个过程,与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戏剧冲突的发展紧密相关。枪声与...
关键词:声音符号 虚幻空间 空符号 喜剧精神 
白族“大本曲”的叙事传统与范式转换
《艺术评鉴》2024年第3期49-54,共6页房祥云 唐凯瑞 
云南省教育厅2023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白族“大本曲”的叙事传统与范式转换,项目编号:2023Y0838。
“大本曲”作为大理白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环洱海地区具有标识性的声音符号,标志着一方民众集体创造的精神结晶、更是大理白族集体性的情感记忆。本文拟以环洱海白族“大本曲”音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对环洱海白族传统“大本曲...
关键词:白族 “大本曲” 声音符号 集体记忆 传承与创新 
声音地图:元素解析与符号化方法研究被引量:1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56-71,共16页吴明光 孙彦杰 路威 王静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417、41571433)。
声音地图在描述自然人文环境、记录历史文化、辅助城市规划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潜力。当前的声音制图以噪音制图为主,对声音景观的关注不够,还存在声源数据获取成本高,听觉信息难以视觉表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带位...
关键词:声音地图 声音景观 声音情感 联觉 声音符号 声音属性分析 地图符号设计 多变量符号设计 
论“音色动机”及其形态组织结构——以电子音乐作品《吞·吐》为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36-57,共22页邵青 徐志博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作曲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17);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声音新媒介背景下的中国当代音乐研究”(项目批准号:18BD066)阶段性成果。
现当代音乐,包括使用新声音媒介的电子音乐,从声音材料、音响组织、结构形态到审美感知、聆听策略上皆与传统音乐存在显著的差异。作曲家在创作实践中试图继续寻求音乐内在形式结构有机统一、新旧体裁风格间承递互通、听觉感知上平衡有...
关键词:音色动机 《吞·吐》 形态功能体系 声音组织结构 电子音乐 声音符号 
贾樟柯电影声音符号的美学建构及其媒介意义被引量:3
《传媒》2023年第20期35-37,共3页崔赫 
作为电影修辞学的声音符号在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运用这些电影音乐既是因为其具有流行音乐史意义,又是因为这些声音符号是贾樟柯电影美学的补充,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纪录风格...
关键词:电影修辞 声音符号 贾樟柯电影 文化认同 
社交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电话焦虑”的影响因素
《新华文摘》2023年第9期169-169,共1页
何秋红、刘肖琦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撰文指出,“没事别打电话”成为当代新型社交礼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存在“电话焦虑”。“电话焦虑”是指对电话沟通的回避,深刻影响着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个体因素、媒介因素、情境因...
关键词:社交媒体时代 声音符号 电话沟通 青年群体 社会文化因素 媒介因素 社交礼仪 情境因素 
赋形、赋能与概念植入:中国魔幻电影声音符号建构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22年第10期131-137,共7页王珏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校级规划项目“新世纪以来中国类型电影声音创作与理论研究”(项目编号:XGH202009)的研究成果。
中国魔幻电影在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建立了一套基于东方灵异文化的影像符号系统,声音为该系统提供概念上和体验上的支撑。通过为影像赋形、赋能和植入概念,声音固化并强化了影像的物质属性,并将影像难以表达的抽象概念具象化,从而形...
关键词:中国魔幻电影 声音符号 语声符号 身体符号 时空符号 能量符号 
传播学视域下声音符号研究——浅析《何以为家》中声音符号的真实性
《中国报业》2022年第18期76-77,共2页马壮 
声音是电影传播的要素,对于影片内在世界的真实性建构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传播学视角,围绕电影叙事中的声音符号,从客观真实性和主观真实性两个方面解析《何以为家》传达出的真实性,进而探索影像中如何用声音符号表述真实的创作思路。
关键词:声音符号 影片《何以为家》 真实性 传播学 
浅析贾樟柯电影声音符号的设计与运用
《时代人物》2022年第15期13-15,共3页杨梦婕 
贾樟柯的电影既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同时又非常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贾式电影文本的构建,尤在声音符号的运用上别具一格:音乐上,他常使用与主题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的现成的流行音乐;音响上,他热衷于使用...
关键词:贾樟柯电影 声音符号学 
电影《心灵奇旅》的多模态隐喻研究
《时代人物》2022年第11期19-21,共3页赵歆宇 
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隐喻从单一的书面文字形式拓展到多模态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各类艺术形式的传播和发展。在多模态隐喻的理论框架下,以电影《心灵奇旅》为研究对象,利用功能分析法,探究图像符号、声音、音乐、书面符号等...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 《心灵奇旅》 图像符号 声音符号 书面符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