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

作品数:861被引量:5074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周启星陆光华刘征涛宋玉芳林匡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污染物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污染物环境生态效应研究热点
《广西科学》2024年第4期613-621,共9页王晓慧 蒲高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460312),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2019〕90);广西科学院“桂科学者”启动费项目(CQZ-D-1904);广西植物研究所基础研究基金项目(桂植业24010);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课题(22035-26)资助。
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是指新发现或新被关注的一类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并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污染物(如塑料、纳米材料和抗生素等)。典型代表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
关键词:新污染物 生态毒理 生物富集 生物修复 
水中微塑料来源、生态毒理效应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3年第5期1883-1892,共10页王成 李哲 魏健 钱锋 宋永会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10744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1500)。
微塑料作为目前被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微塑料不仅具有体积小、难降解、持久性等特点,而且可作为有毒金属、微生物、农药等污染物的载体,进一步增强它们的危害潜力。全面了解微塑料的来源和处...
关键词:微塑料 新污染物 检测分析 毒理效应 处理技术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迁移及其与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8
《环境化学》2022年第5期1504-1514,共11页刘璐 孙启智 刘章华 雷源 李畅孝 刘芃岩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B2021201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7033)资助。
水环境中的微塑料(MPs)通过吸附和解吸与共存的有机污染物(OPs)相互作用,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积累、毒性效应等环境行为.因此,MPs和OPs的生态效应需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角度综合考虑.本文在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阐...
关键词:微塑料 迁移转化 生态毒理学 复合毒性 
轮虫生态毒理学测试指标的敏感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应用生态学报》2022年第3期855-864,共10页张根 陈宝锐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2110402)资助。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轮虫是常用于污染物毒性检测的模式生物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轮虫各生态毒理学指标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归纳了现有的轮虫生态毒理学测试指标,综述了各生态毒理学检测指...
关键词:污染物 轮虫 指标 敏感性 游泳速度 
环境污染物干扰鱼类体色的研究及其生态毒理学意义
《生态毒理学报》2021年第3期40-51,共12页杨莉 王力军 金映虹 侯宇 张春暖 张纪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67039)。
鱼类体色对环境污染物十分敏感,使其成为污染监测中理想的生物指示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鱼类体色调控复杂,涉及的基因丰富。本文综述污染物对鱼类体色的干扰作用及可能的干扰机制,为鱼类体色应用于污染监测相关生物标志物筛选及生态...
关键词:鱼类 体色 分子基础 污染物 生态毒理学 
土壤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和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11
《中国环境监测》2020年第6期5-13,共9页张霖琳 金小伟 王业耀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2020-XY-21)。
环境生态风险评估(ERA)流程已经被纳入全球环境政策中,既用于规范新化学物质的授权和营销(前瞻性环境生态风险评估),也用于评估潜在的污染场地(回顾性环境生态风险评估)。将土壤生态毒理学应用于风险评估,能阐明有毒物质对土壤生态系统...
关键词:土壤 评估因子 物种敏感度分布 前瞻性ERA 回顾性ERA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环境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的相关研究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体系的建设。依托生态环境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态毒理学 环境监测标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 持久性 有毒化学污染物 化学 
蚯蚓肠道细菌生态功能及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生态毒理学报》2020年第5期35-48,共14页晁会珍 孙明明 朱国繁 叶茂 张胜田 刘满强 胡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FYC1803100);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2018QNRC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350)。
蚯蚓肠道是接近于厌氧状态的微环境,肠道中富含大量的厌氧或兼性厌氧菌,它们对蚯蚓自身机能的稳定和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及污染物降解转化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明蚯蚓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多样性,挖掘蚯蚓肠道细菌环境功能潜力...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 蚯蚓肠道细菌 生态毒理 土壤 
解读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研究——走进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引量:2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8年第10期49-54,共6页贺春禄 
还未进入冬天的全面供暖季,11月14日,北京就迎来了今年第一个空气重污染天气。人们肉眼可见的是,原本高楼林立的京城瞬间变成深雾锁城的“雾都”,“立霾”一词也立刻成为社交媒体上热议的焦点。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态毒理学 有毒污染物 环境化学 持久性 解读 重污染 空气 
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及其在有机污染物水生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生态毒理学报》2018年第5期11-26,共16页吕银知 张芊芊 赵建亮 姚理 应光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360;4160310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B020235012)
人类生产和生活使用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亟需采用高效的方法对数量巨大的化合物进行毒性评价。对生理毒代动力学(PBTK)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其在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 水生生物 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 生态毒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