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研究

作品数:1469被引量:7162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荣冠江锦祥郑成兴王建军刘国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海洋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泉州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11
《海洋学报》2014年第4期100-109,共10页林和山 王建军 郑成兴 林俊辉 黄雅琴 何雪宝 李荣冠 郑凤武 江锦祥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海三科2013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61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102)
2001年12月—2002年11月在泉州湾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112种,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其中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和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是该海域最具代表性的优势种,其次为裂片石莼(Ulva fa...
关键词:污损生物 泉州湾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东山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15
《海洋学报》2012年第6期160-169,共10页林和山 王建军 郑成兴 李荣冠 郑凤武 林俊辉 黄雅琴 何雪宝 江锦祥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项目(2011136);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海三科2011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102)
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东山湾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102种,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其中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是该海域最具代表性的优势种,其他优势种还有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双列笔螅(Pennaria...
关键词:污损生物 东山湾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 Ⅱ. 类群组成、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8
《海洋学报》2003年第6期99-105,共7页黄邦钦 洪华生 林学举 欧林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636220;49776308;40076031);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应用荧光显微镜、14C法分别测定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类群组成和生长速率,探讨了该海域原绿球藻的存在及丰度问题.结果表明,在类群的丰度组成上,该海域以含藻红素的蓝细菌(PE细胞)占优势,平均...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 生长速率 类群组成 台湾海峡 环境影响 
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Ⅰ.时空分布及其调控机制被引量:25
《海洋学报》2003年第4期72-82,共11页黄邦钦 洪华生 林学举 陈纪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6220;49776308;40076031);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调查分析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平面、垂直、总日和季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各类群具有不同的密集区,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垂直分布存在6...
关键词:台湾海峡 微微型浮游植物 生态研究 时空分布 调控机制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学 
兴化湾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20
《海洋学报》1999年第5期101-109,共9页李荣冠 江锦祥 蔡尔西 徐惠洲 吴启泉 林双淡 
国家海洋局科技攻关项目!(87)068
兴化湾大型底栖生物已鉴定有314种,平均生物量为36.60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62个/m2.按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和多维排序尺度可划分为4个群落.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和种类个体几何级数显示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关键词:兴化湾 生态 底栖生物 
中国近海浮游介形类大尺度生态研究 Ⅴ.浮游介形类群落生境地理位置的季节性变迁被引量:4
《海洋学报》1998年第5期109-113,共5页林景宏 陈瑞祥 郭凤飞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综合分析黑潮、南海暖流、黄海冷水团、对马暖流、闽浙沿岸流、粤东沿岸流、季风和径流对中国近海影响的季节性差异,从而导致中国近海浮游介形类的群落生境地理位置随之进行季节性的变迁。本文选择差异甚大的夏、冬两季进行分析。
关键词:介形类 群落生境 浮游动物 近海 大尺度生态 
中国近海浮游介形类大尺度生态研究Ⅱ.浮游介形类与水系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2
《海洋学报》1998年第2期96-101,共6页陈瑞祥 林景宏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近海均不同程度地受控于黑潮,此外,对马暖流、黄海暖流、黄海混合水、台湾暖流、粤东沿岸流、闽渐沿岸流、南海暖流以及大陆径流也是左右海洋环境变异的主要因素,尽管后者各流系的影响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质,但其影响力有时...
关键词:浮游介形类 水系 相关研究 生态交替带 大尺度 
中国近海浮游介形类大尺度生态研究Ⅰ.浮游介形类的丰度及其变动规律被引量:9
《海洋学报》1998年第1期94-100,共7页陈瑞祥 林景宏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以中国近海为一研究单元,从总体水平上分析浮游介形类的数量变动规律,阐述不同季节个体密度的差异并进行地理上的比较。此外,揭示了浮游介形类平面分布的特点,指出除汕头邻近水域外,其余沿岸区为丰度贫乏区,200m等深线以深海...
关键词:浮游介形类 丰度 变动规律 大尺度 生态 近海 
闽江口及邻近水域大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18
《海洋学报》1997年第5期116-123,共8页李荣冠 江锦祥 吴启泉 蔡尔西 徐惠洲 林双淡 
闽江口及邻近水域大型底栖生物已鉴定有219种,平均生物量为18.00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35个/m2.按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和多维排序尺度可划分为3个群落。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和部分优势度...
关键词:河口 生态 闽江口 底栖生物 邻近水 
南海中部毛颚类的生态研究被引量:11
《海洋学报》1996年第4期131-136,共6页戴燕玉 
南海中部毛颚类的生态研究戴燕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关键词毛颚类,分布,水团,密度环流前言有关南海中部毛颚类的研究,以往曾有报道过[1~4],但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分类学与分布,而对其生态学研究至今尚未见报...
关键词:毛颚类 水团 密度 环流 南海 生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