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社会

作品数:288被引量:1179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贾立群赵旭东焦赛刘颖陈洁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南阳市中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性别烦躁的临床访谈与治疗
《四川精神卫生》2022年第3期287-291,共5页谢兴伟 张道龙 
本文对一例性别烦躁的患者进行了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访谈。咨客为一位21岁的在校大学生,生理性别为男性,从10岁开始喜欢女性打扮,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认为自己应是女性,并偷偷地、不规律地进行激素治疗。随着对激素治疗副作...
关键词:性别烦躁 良好的精神健康管理 生物-心理-社会 
团体复原力干预对神经症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效果研究被引量:4
《精神医学杂志》2020年第1期33-36,共4页刘晓利 李秀泉 丁倩 信先凤 彭艳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6WS0240)。
目的探讨团体复原力干预对神经症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15例神经症患者,其中干预组7例,对照组8例,对干预组神经症患者实施为期8周团体复原力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干预前、后及干预结束3个月后进行血压、...
关键词:复原力 神经症 心理干预 社会功能 皮质醇 
槟榔嚼食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生物-心理-社会视角被引量:5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8年第4期258-262,共5页郭少聃 邓云龙 
槟榔嚼食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的综合表现,尽管这些症状表明由于嚼食槟榔而产生了相关的问题,但个体仍然继续嚼食。当前,槟榔嚼食依赖的测量工具分为结构化的临床晤谈和自陈式槟榔嚼食依赖量表。研究发现,槟榔嚼食依赖的影响...
关键词:槟榔嚼食依赖 生物-心理-社会视角 影响因素 
关于整体护理的体会被引量:2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6期342-342,共1页韩磊 
整体护理是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完成对护理对象健康问题的处理.2009~2010年收治患者5390例,293例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5097例治愈和好转出...
关键词:整体护理 生物-心理-社会 护理对象 护理差错事故 因素构成 健康问题 医院治疗 患者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第6期424-425,共2页杨媛 
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的新观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 危险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 
药理学教学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新模式的特点
《中国药理通讯》2011年第3期34-34,共1页李卫东 周虹 潘燕 祝晓玲 李敏 林志彬 
该文提出,目前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药理学教学和实践存在忽视人的整体性,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等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问题,若仅用该思维阐释药物的药理作用,也会在学生的医学学习过程中局限其观察和认识问题的视野。
关键词:生物-心理-社会 药理学教学 生物医学模式 药物作用 社会因素 药理作用 学习过程 
精神卫生机构功能的转变将成为推动心理治疗发展的重要契机被引量:1
《上海精神医学》2010年第3期191-192,共2页李晓驷 
关键词:心理治疗 精神卫生 机构功能 精神科临床工作 生物-心理-社会 中华医学会 2009年 医学模式 
精神病的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被引量:1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年第4期383-385,共3页许加明 
迄今,国内精神卫生事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由于社会变革,竞争加剧,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精神病患病率由50年代的2.7%上升到70年代的5.4%,80年代的11.1%,90年代的13.47%,精神病患者已经达到1600多万人...
关键词:精神病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治疗 心理治疗 社会治疗 
改良理性情绪疗法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被引量:19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9年第4期49-51,共3页苏茜 王维利 李惠萍 
随着生活方式及外界环境的改变,当今社会疾病谱已逐渐向肿瘤发生倾斜;随着人们期望寿命值与对生活质量追求与日俱增,得知罹患肿瘤后出现焦虑的患者屡见不鲜,已成为肿瘤患者术前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又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向“生物-心理...
关键词:理性情绪疗法 肿瘤患者 术前焦虑 生物-心理-社会 当事人中心疗法 改良 心理治疗流派 医学模式 
社区躯体慢性病与相关精神障碍被引量:3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年第2期75-77,共3页侯也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病程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与职业和环境因素、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类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精神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由于其对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关键词:社区防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精神障碍 慢性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 躯体 公共卫生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