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灭绝

作品数:250被引量:34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伟民陈国章童金南戎嘉余黄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若干重大地质环境突变的地球生物学过程被引量:2
《中国基础科学》2015年第4期30-34,共5页谢树成 殷鸿福 王风平 宋海军 储雪蕾 史晓颖 胡超涌 王永标 颜佳新 
973计划(2011CB808800)
地球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对重大地质环境演变规律的全面认识,难以应对当前变化着的气候和环境。物理、化学与生命运动相互交织的动力学过程共同控制着地球环境的变迁。生命过程如何响应与反馈地球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地球生物学 全球变化 地质微生物功能群 生物大灭绝 
江西乐平沿沟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沉积微相演变及其对灭绝事件的响应被引量:3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10期2247-2261,共15页田力 童金南 孙冬英 熊炎林 王成刚 宋海军 宋虎跃 黄云飞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1CB808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72312;41272372;4124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20116);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编号:GJJ1062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编号:B08030)资助
江西乐平沿沟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为连续碳酸盐岩相序列,较完整地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重大突变期浅水非微生物岩相区的生物和环境演变过程.通过对该剖面高精度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和碳酸盐岩微相研究,可以很好地界定该剖面二叠系-三...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微相 生物大灭绝 沉积响应 江西乐平沿沟 
2001-2010年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年第5期447-469,共23页谢树成 罗根明 宋金明 李超 黄咸雨 杨欢 李一良 黄俊华 胡超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30210;4117203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2011CB808800)
阐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未来可能的重点发展方向。在近代陆-海系统碳循环的库和通量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发现了一些参与氮、硫循环新的微生物功能群。阐述了显生宙生物大灭绝期间碳循环异常的特点...
关键词:元素循环 全球变化 古海洋 地质微生物 生命起源 生物大灭绝 
δ^(13)C_(carb)-深度梯度的剧增与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被引量:16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第8期1182-1191,共10页宋海军 童金南 熊炎林 孙冬英 田力 宋虎跃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1CB808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30212;40921062;41172312);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BGEG0802);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0804910503)资助
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与无机碳同位素负偏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使得碳同位素成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研究的热点话题.二叠纪末碳同位素负偏以及早三叠世碳同位素剧烈波动的原因目前仍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华南三个不同水深的二叠系-...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碳同位素 海洋分层 生产力 生物泵 生物灭绝 
重大地质转折期的碳、硫循环与环境演变被引量:8
《地学前缘》2009年第6期33-47,共15页汪建国 陈代钊 严德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422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3013,40839907)
碳、硫在表层储库和地质储库以不同的形式相互转换,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一定的同位素分馏。碳同位素的分馏主要受到光合作用以及海水溶解无机碳与大气CO2交换的控制,而硫同位素的分馏则主要受控于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表层储库碳、硫...
关键词:碳、硫循环 同位素分馏 光合作用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 生物大灭绝 
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碳同位素变化被引量:46
《科学通报》2002年第4期302-306,共5页曹长群 王伟 金玉 
本工作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200007770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地层学开放实验室基金(013112)资助
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有机碳与无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同时存在缓慢降低和陡然降低两个阶段:开始于23层底部的缓慢降低与有机碳总量(TOC)强烈波动的开始界面一致,反映了此阶段从无机碳库向有机碳库碳通量的相对增强;24e层顶部灰岩...
关键词:浙江煤山 二叠-三叠系界线 碳同位素 生物大灭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