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

作品数:876被引量:3848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吴亚生肖传桃范嘉松许红巩恩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缺氧环境的微生物和微生物岩被引量:32
《中国科学(D辑)》2007年第5期618-628,共11页吴亚生 姜红霞 Yang Wan 范嘉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72015);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批准号:053102);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
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部的下三叠统Hindeodus parvus带产小球状微生物化石,其大小一般在0.15~0.30mm,中空,内部一般为微亮晶方解石充填,壁为泥晶质.它们一般呈圆球状,均匀散布于泥晶基质中,数量可以密集、丰富、或极少.没有腹足类或底栖...
关键词:微生物岩 生物礁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 集群绝灭 二叠纪末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绝灭的方式被引量:14
《科学通报》2007年第2期207-214,共8页吴亚生 范嘉松 姜红霞 Yang Wa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472015);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批准号:053102);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的绝灭是怎样发生的?一蹴而就,还是分几步发生的?对贵州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二个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PTB)剖面的研究表明:礁生态系的绝灭是分二幕进行的.第一幕是钙质海绵、蜓等狭适性生物的完全绝灭,发生在Clark...
关键词:二叠纪末 生物礁 集群绝灭 贵州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灰泥丘中的微生物及其造岩和成丘作用被引量:25
《沉积学报》2002年第2期243-248,共6页张廷山 沈昭国 兰光志 王顺玉 戴鸿鸣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成果之一 (96 1 1 0补 2 0 8和PLN0 2 0 )
作为生物礁的特殊类型 ,灰泥丘在古生代十分发育 ,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们是通过微生物造岩作用而形成的 ,而且 ,也在现代湖泊中发现了由兰菌藻的生命活动所形成的灰泥沉积物及灰泥丘。但是国际上一直没有在古生代灰泥丘中发现过细菌等微生...
关键词:四川盆地 早古生代 成丘作用 微生物 灰泥丘 生物沉淀作用 造岩作用 兰菌藻 生物礁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被引量:10
《沉积学报》1999年第3期374-382,共9页张廷山 兰光志 S.Kershaw 边立曾 俞剑华 
"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发育、类型多样,有点礁、灰泥丘、层状礁等。它们曾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其中主要有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硅化作用以及白云化作用。由于构造运动简单,本区生物礁的成岩作用演化过程是从早期的海底成岩作用...
关键词:生物礁 成岩作用 储层 志留纪 四川 油气藏 
构造及海面波动对四川盆地志留纪生物礁的控制被引量:19
《石油学报》1999年第3期19-24,共6页张廷山 蓝光志 Steve Kershaw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通过上扬子板块区各大地构造单元、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系锶同位素、碳氧同位素分析所显示的海平面变化及其与生物礁发育的关系分析得出:(1)志留纪时,四川盆地南北缘都分别为受上扬子板块内部稳定古隆起(古陆)控制的陆源碎屑—碳...
关键词:大地构造 生物礁 志留纪 四川盆地 海面波动 
大地构造对上扬子区志留纪生物礁分布及发育的控制被引量:14
《沉积学报》1996年第4期84-93,共10页张廷山 陈晓慧 边立曾 俞剑华 兰光志 万云 
"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根据上扬子板块的基底特征,及板块边缘特征等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演化特征入手,分别对上扬子板块基底地貌、板块边缘构造及板内不同构造单元控制志留纪古沉积环境及生物礁发育演化进行了论述。在上扬子板块的北缘(南秦岭构造带),为被...
关键词:大地构造 扬子地区 志留纪 生物礁 沉积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