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

作品数:7008被引量:85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钦琦邢立达尹超尹传红周忠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化石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谈尼安德特人
《化石》2024年第4期76-77,共2页陈小娓 
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瑞典生物学家Svante Pääbo(斯万特·帕博)。表彰他历经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性地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工作--对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更重要的是,帕博教授...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生物学家 开创性 
揭示后口动物起源与演化的关键生物群——古虫——古虫
《化石》2024年第3期27-29,共3页王竞博 祁万军 
提起古虫,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古老的虫子吗?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你可就“望文生义”了。广义上,古虫是所有古虫动物门中生物的统称。早在1911年,美国古生物学家Charles Walcott就已经在加拿大的布尔吉斯页岩化石库发现了古虫动物门的重要...
关键词:古生物学家 生物群 后口动物 化石库 节肢动物 望文生义 起源与演化 
沧海遗珍——走近浙江建德黄铁矿化菊石生物群/李家生物群
《化石》2024年第2期70-70,共1页傅强 
在美丽的江南水乡,在千岛湖畔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浙江建德。在建德李家镇,那里有精美的黄铁矿化菊石等远古生物化石破土而出。在近80年前,古生物学家就在此开展调查和研究工作,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赵金科院士更是深入研究过这里的菊...
关键词:黄铁矿化 古生物学家 古生物化石 科研人员 赵金科 浙江建德 生物群 菊石 
连接中美古生物学界的友情纽带——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助理尼科尔斯夫人
《化石》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于小波 
今年8月25日是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助理里切尔•尼科尔斯夫人(Rachel Husband Nichols,1898-1985)诞辰125周年的纪念日。尼科尔斯夫人是美国古脊椎动物学会荣誉会员,曾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脊椎动物学部供职 达35年之久。尼...
关键词:自然历史博物馆 文献管理 古脊椎动物学 古生物学家 尼科尔斯 荣誉会员 焦点人物 敬业精神 
萨拉乌苏考古大事记
《化石》2023年第3期25-29,共5页汪英华 李毅君 单明超 
1892年-1894年,俄国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两次在萨拉乌苏河两岸进行地质考察,成为开展萨拉乌苏河晚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先行者。1922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桑志华主持考察发掘萨拉乌苏河流域,拉开中国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1923年,法国古...
关键词:出土地点 德日进 天主教传教士 萨拉乌苏河 旧石器时代 古生物学家 第四纪地质 发掘 
水洞沟百年大事记
《化石》2023年第2期8-14,共7页彭菲(整理) 铁卫东(整理) 郭北姮(整理) 高星(整理) 
1920年,法国传教士比·肖特(P.Schotte)在水洞沟东5公里的横山堡附近发现一具披毛犀头骨和一件打制石器。1923年,法国神父兼古生物学家德日进(P.Teilhard de Chardin)和桑志华(E.Licent)在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五个地点,并对第1地点和第5...
关键词:水洞沟 法国传教士 打制石器 石制品 德日进 发掘 古生物学家 动物化石 
一场奔赴 一份感悟——水洞沟发掘侧记
《化石》2023年第2期45-48,共4页谢浩 
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1923年夏,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应桑志华的邀请在宁夏灵武市水洞沟附近发现了5处旧石器地点,并集中对第1地点作了发掘,由此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序幕。其后,...
关键词:水洞沟 石制品 德日进 史前考古 古生物学家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旧石器时代遗址 桑志华 
伤齿龙类研究中国之贡献
《化石》2022年第4期2-7,共6页孙敬文 
伤齿龙类(Troodontids)是一类似鸟的兽脚类恐龙,它们的化石目前主要发现于北半球的亚洲与北美洲,地质时代横跨侏罗纪与白垩纪。由于早期发现的伤齿龙类化石大都较为零碎,并且不完整,阻碍了我们对于伤齿龙类的全面认识,使得伤齿龙类一直...
关键词:古生物学家 恐爪龙 地质时代 简要回顾 系统发育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北美洲 
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在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研究中的应用
《化石》2022年第4期16-19,共4页殷亚磊 黄建东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8085MD110);安徽省自然资源科技项目(编号:2021-K-13);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编号:2021-g-2-16)的支持。
简介化石是指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是探索生命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实证。过去,人们了解化石内部结构唯一的研究方法是系列切片法。该方法通过系列切片、编号、画切面图,最后将连续的切面图经光学放大恢复成蜡质模型来观察化...
关键词:古生物学家 海生爬行动物 古生物化石 张弥曼 内鼻孔 肉鳍鱼类 腕足动物 杨氏鱼 
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维曼教授和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不解之缘
《化石》2022年第4期40-48,共9页于小波 
瑞典古生物学家卡尔•维曼(Carl Johan Josef Ernst Wiman,1867-1944)是瑞典的第一位古生物及历史地质学教授,被誉为是瑞典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维曼在他长达52年的研究生涯中,一共发表过132篇文章,其中56篇是关于脊椎动物化石的。维...
关键词:古生物学家 古脊椎动物学 脊椎动物化石 科学研究成果 蜥臀类 盘足龙 乌普萨拉大学 安特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