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

作品数:570被引量:7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新智张明张萌孟慧英张政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谈尼安德特人
《化石》2024年第4期76-77,共2页陈小娓 
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瑞典生物学家Svante Pääbo(斯万特·帕博)。表彰他历经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性地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工作--对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更重要的是,帕博教授...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生物学家 开创性 
在死亡与野蛮之间:《最后的尼安德特人》与“人”的审美重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李光柱 
东华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影像-人类学的审美重构”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HBK2020022)。
法国电影《最后的尼安德特人》通过对尼安德特人消失之谜的探寻和审美重构,拷问现代人的处境。在一个以疫病、死亡与野蛮为象征化情境,以离乡—返乡、死亡—重生为基本叙事框架的故事中,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的行动和抉择,促使“现代人”(...
关键词:《最后的尼安德特人》 审美重构 俄耳甫斯 哈姆雷特 
考古信息集锦
《大众考古》2024年第12期90-92,共3页
穷物理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4.5万年前开始混血现代人在4.5万年前抵达欧洲,与尼安德特人的重叠时间至少有5000年。欧洲至少曾居住着两个遗传学上迥异的早期现代人群体,代表分别是来自保加利亚Bacho Kiro洞穴的个体和来自捷克的一位定名Zla...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考古信息 混血 走出非洲 遗传学 保加利亚 
尼安德特人的洞六生活
《环球科学》2024年第22期58-61,共4页斯科特·达特菲尔德 戴黛(译) 
为什么有人认为人类的史前表亲并非愚钝无知的类人猿,而是一群勇敢机智的开拓者?拥有凸出眉骨和强健体质、挥舞着致命尖矛的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的史前祖先看上去没什么不同。虽然尼安德特人在很久之前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科...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类人猿 生活图景 史前 开拓者 
尼安德特人是如何消失的?《科学》有新发现
《世界科学》2024年第9期29-30,共2页希区客(编译) 
2010年,科学家报道了一项重磅发现:尼安德特人曾与智人,也就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杂交。后来,研究者又揭示了现代人体内尼安德特人基因的作用,包括对昼夜节律、免疫系统功能以及疼痛敏感性的影响。那么,智人的基因是否也影响了尼安...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免疫系统功能 昼夜节律 智人 疼痛敏感性 《科学》 解剖学 基因 
一生爱肉的尼安德特人
《大自然探索》2024年第9期78-79,共2页陆其(编译) 
在古老的冰河时期,尼安德特人的足迹遍布欧亚大草原。这里的食物资源并不充裕,他们便将目光投向了大型猛兽。勇猛健壮的尼安德特人凭借用云杉制成的木长矛,猎杀重达一吨的成年野牛和猛犸象,马、驯鹿这些体形稍小的动物更是不在话下。而...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饮食习惯 食物资源 勇猛 
青藏高原上的人类“远亲”
《半月谈》2024年第15期66-68,共3页胡伟杰 张文静 
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近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的一项成果,让神秘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再度走进世人视野。丹尼索瓦人是除尼安德特人以外,已知的另一支对东亚现代人基因有贡献的古老型智人。打个比方说,他们正是我们的远...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学术期刊 现代人起源 环境考古 兰州大学 不可替代 边缘地带 青藏高原 
从尼安德特人绳到中国麻绳——绳子旅行记
《特区教育(中学生)》2024年第7期66-69,共4页刘小方 
在今天的世界,无论你生活在何处,绳子都抬眼可见。当我们步入人类文明史深处时,更会发现绳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古代先民无论是在束发穿衣、深井汲水、捕鱼织网、骑马乘车等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制造车船、军事作战、修筑城池等复杂工程...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政权建设 古代先民 绳子 抽象活动 
古洞揭示人类祖先奥秘
《大自然探索》2024年第6期66-67,共2页陈红(编译) 
近日,在老挝北部一个海拔1170米的山洞——猴洞里,考古学家新发现了两块骸骨。其中一块属于头骨前端,另一块属于胫骨(位于小腿前部的长骨,连接膝关节和踝关节)。这些骨头可能是在雨季里被冲进猴洞的。虽然它们只是残块,但考古学家能够...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早期人类 踝关节 直立人 老挝北部 骸骨 膝关节 
弦动的奥秘——音乐深处的灵魂
《物理》2024年第3期194-199,共6页鲍海飞 
1前言音乐是什么?是吉他的细雨滴滴,还是钢琴的叮咚悠扬?是音符的穿透力?还是无尽的遐想和创造力?乐器的使用约有五、六万年的历史。在石器时代,生活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就使用骨笛和口哨。在中国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可演奏的笛子,距...
关键词:尼安德特人 音程 穿透力 笛子 创造力 音乐 石器时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