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隐喻

作品数:68被引量:15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恒郑玮琦岳凤霞吴念阳王振宏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前”、“后”轴上的内隐时空映射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心理科学进展》2018年第6期975-983,共9页李恒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国家973计划课题(2014CB340502)
利用空间方位"前"、"后"来理解和表征时间概念是人类语言和认知的一个基本特点。然而,人们心智中的内隐时空映射方向并不总与语言中的外显时空隐喻表达一致。近年来提出的"时间焦点假设"认为,人们内隐思维中的前后时空隐喻映射主要取决...
关键词:时空隐喻 时间焦点假设 认知灵活性 具身认知 内隐时空映射 
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被引量:11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李恒 张积家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国家973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4CB340502);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4XNLQ05)的资助
尽管时空隐喻广泛存在于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语言讲话者对其选择却可能存在偏好。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汉、英讲话者对"前"、"后"时空隐喻的偏好及其成因。实验1表明,在内隐任务中,汉语讲话者倾向于采取"时间在动"隐喻,...
关键词:时空隐喻 自我在动隐喻 时间在动隐喻 时间朝向 
时空隐喻的心理现实性:手势和手语的视角被引量:7
《心理科学》2016年第5期1080-1085,共6页李恒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国家973计划课题(2014CB340502)的资助
早期有关时空隐喻表征心理现实性的研究因囿于有声语言而饱受批评,近年来兴起的手势和手语研究为该问题的证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一方面,手势在三个空间维度上均可形成时空隐喻,有力地回应了反对派对概念隐喻理论在语言和概念层面...
关键词:时间隐喻 空间表征 手势 手语 文化图式 
影响时空隐喻理解中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因素被引量:2
《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10期1711-1722,共12页郑玮琦 刘烨 傅小兰 
中国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1CB302201);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61375009)
"自我动"和"时间动"在时空隐喻中常被用来表征时间的运动方式,代表了人们理解个体与时间相对运动的不同视角。大量研究已证实这两种时间运动视角存在心理现实性。人们对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受到空间运动经验、情绪、语言与文化、个体差...
关键词:时空隐喻 时间运动视角 心理现实性 具身认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