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积家

作品数:569被引量:3446H指数:3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义符亲属词双语者语言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异己观”到“天下观”的民族心理变迁——基于族际通婚视角的元民族志分析
《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3年第11期44-60,共17页张积家 张航 冯晓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亲属词认知研究”(19FYA00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民族关系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嬉变。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质性研究中总结出民族心理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之需和时代要求。族际通婚作为衡量民族关系的关键性指标,其变化趋势是观察民族...
关键词:民族心理 族际通婚 天下观 元民族志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异己观”到“天下观”的民族心理变迁——基于族际通婚视角的元民族志分析被引量: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63-83,206,共22页张积家 张航 冯晓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亲属词认知研究”(19FYA00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民族关系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嬗变。如何从浩如烟海的质性研究中总结出民族心理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之需和时代要求。族际通婚作为衡量民族关系的关键性指标,其变化趋势是观察民族...
关键词:民族心理 族际通婚 天下观 元民族志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族群边缘: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发展研究的最佳视角被引量:3
《教育文化论坛》2022年第4期55-70,共16页张积家 冯晓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亲属词认知研究”(19FYYA002)。
个体通过社会分类,自动形成了不同的族群。处于族群边界的个体或群体构成了族群边缘。在族群边缘,族群的特征被凸显了出来,正处在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之中,因而成为观察和理解民族共同体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最佳视角。在我国,处于族群边缘的...
关键词:族群 族群边缘 民族共同体 
名词短语加工中个体量词通达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探新》2022年第4期313-321,共9页王佳佳 匡玉英 张积家 
“双系统”和“双向选择组合网络”理论认为,在汉语使用者的心理词典中存在名词系统和量词系统,两者之间存在双向选择关系。采用启动范式考察在名词短语产生和理解中量词的名词搭配量、名词的量词拥有量和量词-名词定配率对个体量词通...
关键词:个体量词 量词的名词搭配量 名词的量词拥有量 量词-名词定配率 词汇通达 
牢记初心使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心理学100年发展成就与展望
《科技导报》2021年第12期125-130,共6页李红 张积家 
民族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学科创始人冯特将心理学分为两个方面,即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关注的是特定条件下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包含特定民族个体的心理特征,特定民族人与人之间...
关键词: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 心理学学科 民族和谐 心理学科 多民族国家 心理活动 心理特征 
邻里凝聚与混乱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心理虐待与忽视的作用被引量: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年第2期267-271,共5页张霞 邢依玲 张积家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SH123)
目的:探讨邻里凝聚与混乱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邻里凝聚与混乱问卷、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和攻击行为问卷对74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邻里凝聚与混乱和儿童期心理虐待与...
关键词:邻里凝聚 邻里混乱 攻击行为 心理虐待 忽视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心理建构与影响因素被引量:46
《民族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5-14,共10页张积家 冯晓慧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少数民族学生双语学习认知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017-GMA-004)的阶段性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在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个体通过与社会互动产生个体认同,再经过个体与社会互相渗透,与所属群体产生合一感,进而产生民族认同,最后通过重新范畴化转变对族群间边界的感知,将内群体和外群体转变为一...
关键词:个体认同 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心理建构 
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被引量:10
《中国藏学》2021年第1期54-58,共5页郭人豪 张积家 
文章简要梳理了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认为需要从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理论高度助力西藏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从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心理学视角来阐释国家治理背景下的西藏...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认同 集体记忆 民族关系 
朝鲜语敬语词加工中的空间隐喻和重量隐喻——语义信息与语法信息的双重作用被引量:2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6期880-892,960,共14页汪新筱 张积家 
张积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亲属词认知研究”(19FYYA002);国家民委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学生双语学习认知规律研究”(2017-GMA-004)的成果。
本研究采用隐喻启动范式,考察朝鲜语敬语词加工中的空间隐喻和重量隐喻,揭示语义信息和语法信息在隐喻认知中的作用。实验1表明,在固有敬语和词素敬语加工中均存在部分的空间隐喻一致性效应:敬语词启动促进对屏幕上方字母的识别,平语词...
关键词:敬语 语法信息 空间隐喻 重量隐喻 
多元语言文化对个体情境下与社会情境下认知转换功能的差异性影响——来自锡伯族的证据被引量:3
《心理学报》2020年第9期1071-1086,共16页郭人豪 王婷 张积家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重点项目“少数民族学生双语学习认知规律研究”(2017-GMA-00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社会排斥研究”(16XNLQ05)。
多民族国家由多个民族和族群组成。个体处于各种民族关系或族群关系中,需要与其他民族或族群的人协作。“西迁”使我国的锡伯族分居于新疆和东北,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新疆锡伯族处于多元语言文化中,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也...
关键词:新疆锡伯族 东北锡伯族 联合行动 认知转换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